【聖心鐫詠】
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(四十八)
二帝一王,聖德昭明敷大化;
五風十雨,神恩浩蕩樂豐年。
【語譯】
三官大帝昔日降生為堯帝、舜帝與禹王,仁慈的聖德光明顯著,傳布廣大而深遠的教化,護佑天、地、水三界的生靈;
三官大帝調度風雲雷雨,使四時節氣和暢有序,降賜的恩澤廣博浩大,讓天下的百姓都能歡慶收成豐足。
【註釋】
一 二帝一王:指上古時期的堯、舜二帝,以及開創夏朝的君王大禹,相傳三人分別為天官大帝、地官大帝與水官大帝所降生。北宋張方平〈君子大居正論〉:「舜肖堯,堯授之;禹肖舜,舜授之……故二帝一王,稱聰明之德。」
二 敷大化:傳布宏大廣遠的教化。東漢馬融《忠經》:「祿賢官能,式敷大化。」
敷:傳布。《書經.大禹謨》:「文命敷於四海,祇承于帝。」
三 五風十雨:比喻風調雨順。北宋王十朋〈喜雨用前韻〉:「何須頻禱應上公,但起夏禹陳五行;五風十雨堯舜世,自古天意緣人情。」
四 浩蕩:廣博浩大。清代陳復慧〈古長生觀顯英王壽會疏引〉:「行見神恩浩蕩,與江水以同長。」
豐年:豐收富足的年頭。東漢蔡邕〈胡公碑〉:「敬恭禋祀,神明嘉歆,永世豐年,聿懷多福。」
【賞析】
本楹聯書法為行楷,運筆遒勁流暢,結體密實,兼容深沉與豪逸之氣,自成一格。
本聯採「人神分說,因果相承」的敘述進路。如上聯融合《尚書》〈堯典〉「百姓昭明」、〈舜典〉「敬敷五教」、〈大禹謨〉「帝德廣運,乃聖乃神」,讚歎三官大帝降生上古時,皆能遵循天理,傳布人倫常道來匡正風俗、敦厚人心。如堯帝本為天官大帝,故用心於確立天象、四季與年月天數;舜帝為地官大帝所降生,所以巡守四方、封禪山嶽,釐定疆土;大禹本為水官大帝,乃為世人平治洪災、疏濬九河。下聯則稱頌三官大帝能各掌職分、各展神威,調和四時風雲雷雨、安定水澤土地,平息災劫禍患,讓百穀、萬物順利生長,護佑天下百姓和樂、年穫豐盈。
本聯更與《三官大帝感應妙經》相互印證,如上聯「聖德昭明敷大化」,即與「講說經法,救拔眾生,放大光明,照見天下萬國九州之地」相呼應,讚揚三官大帝仁慈無私,為救拔眾生而演教說法,以光明的正信掃除人心的偏見邪念;而下聯「五風十雨」,則以風、雨的意象,融入經文「行九炁清風……除無妄之災,解有讎之愆,賜千祥之福」、「興雲布洪雨……存亡諸眾生,一切離苦難」的意旨,勉勵人人應遵從三官大帝的教誨,時時斷惡修善、懺悔改過,如此積德累功,相信終能獲得神明鑒納,一生福慧豐收、平安順遂。
楹聯撰書者介紹 |
---|
馬紹文(1894~1968) 字瀞廬,號懷一齋主,湖北宜昌人。 嘗從宜都名儒楊守敬遊學,治經世之學;民初曾任湖北省秭歸縣知事,但不願一官羈身故棄之。為人淳厚率真,工書、善畫,書法初宗漢魏,繼師晉唐,寓雄奇於恬淡,所畫松竹勁挺蒼古,得力於書法。抗戰前創辦武昌藝術專科學校,以培育人才。來臺後,寓居臺北從事書畫創作,曾任中華民國畫學會理事、中國書法學會常務理事、中國生活藝術協會理事;並與張鏡微、譚遵魯共稱「詩壇三老」,又與友人共組八朋畫會、八儔書會,發揚傳統藝術。著有《馬紹文先生書畫集》等書。 |
楹聯小百科 萬物皆有數,加減自有意的「數字對」 |
---|
「數字對」,又稱為「數詞對」,是將數字鑲嵌於楹聯的修辭法,且會依數字的加減乘除、雙關轉喻來呼應或寄託言外的意旨。如本聯上聯的「二帝一王」,相加為三,既分別指上古的堯、舜二帝與夏王大禹,又加總雙關「三官大帝」,讚歎三位聖君在人間時勤政愛民,深厚的仁德嘉惠無數生民;在統御三界時,更發揮天官賜福、地官赦罪、水官解厄的權能,為萬靈消災延生、拔苦與樂。而下聯對仗的「五風十雨」,則源自三官大帝的聖誕日(分別為農曆元月、七月和十月的「十五」日),又分別雙關「五行」與「十方」,寄託天地五行相生不息,十方國土風調雨順之意,以此感謝三官大帝降賜福壽、消災解厄的聖恩德澤,讓世人能享有豐衣足食、和樂無憂的太平歲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