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情天地】
世界之最 千姿百態
敕勒川,陰山下,
天似穹廬,籠蓋四野。
天蒼蒼,野茫茫,
風吹草低見牛羊。
-北朝.斛律金〈敕勒歌〉
西元五四六年,從北魏王朝分裂的東魏與西魏大戰於今山西南部,東魏軍傷亡慘重,首領高歡為了安撫軍心,於是命大將斛律金唱出這首歌,同時自己相和而唱,激勵剩餘士兵,最終才能安全撤退。
歌中所描繪之場域大約是黃土高原、蒙古高原一帶,此地因雨量較少、冬季嚴寒,而形成草原或沙漠,自古以來是游牧民族放養牛羊之地,所以呈現出一望無際、蒼茫遼闊的景象,磅礴的氣勢往往令人生起雄渾豪邁之情。這樣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發展,其實也正是亞洲中部乃至西部的縮影。
亞洲是全球最大洲,約莫有四千 四百五十七萬九千平方公里,占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三十,東南西北的跨距非常大:西伯利亞北部瀕臨北冰洋,已在北極圈內;南部的馬來群島有赤道橫貫,以哈馬黑拉海、阿拉弗拉海、帝汶海與大洋洲相望;東邊瀕臨太平洋,以白令海峽、白令海與北美洲為界;西邊則以烏拉爾山脈、烏拉爾河、裡海、大高加索山脈、黑海、馬爾馬拉海、愛琴海與歐洲分界,並以蘇伊士地峽與非洲分界。
由於受到緯度、地形和雨量的影響,亞洲的氣候地跨寒、溫、熱三帶,既有極地氣候、高原山地氣候,也有沙漠氣候、熱帶雨林氣候。又因瀕臨大洋,海陸的吸熱、散熱速度大不同,所以從堪察加半島至印度次大陸,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季風氣候區:即夏季的溫暖潮溼季風從太平洋、印度洋吹向亞洲大陸,冬季的寒冷乾燥季風則從西伯利亞平原、蒙古高原吹向海洋,隨著季節變化而定期轉換。
在亞洲南邊的印度洋,面積約七千零五十六萬平方公里,占海洋面積的五分之一,為全球第三大洋。印度洋大部分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區域,因此夏季時可以產生季風,也能形成熱帶氣旋,經常帶來各種災害。
印度洋的海底為印度板塊與其他板塊的匯合處,並在大洋中部形成人字形的中洋脊。印度板塊是全球移動最快的板塊,大約在五千五百萬年前撞上歐亞板塊,而推擠出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。由於衝撞力道之巨大,如今地球一百一十七座海拔超過七千公尺的山峰,全數位於這兩板塊的交界處,其中即有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(八八四八公尺);此外,還造就出海拔最高的高原-青藏高原(平均海拔約四千公尺),以及最長(超過五百公里)、最深(平均落差二千二百多公尺、最大落差六千餘公尺)的峽谷-雅魯藏布大峽谷。
亞洲的世界之最不僅於此,除了最高峰,全球陸地最低點是位於西亞的死海湖岸,低於海平面四百二十八公尺;以及最深(深度近兩千公尺)、最古老(已存在超過二千五百萬年)的湖泊-貝加爾湖。而亞洲南部的馬來群島更是地球上最大的群島,總計超過二萬五千多座島嶼,分隔了太平洋與印度洋兩大水域。
相較於亞洲大陸,印度洋則有地球上最大的環礁,為位於馬爾代夫群島以南約五百公里海域的查戈斯大淺灘,陸地面積雖僅四點五平方公里,但整座潟湖面積卻超過一萬二千平方公里。
以人類文明與海上貿易來說,亞洲與印度洋也是最早發展的區域。這片廣大的陸地與海洋,為居住在此的所有生靈,照耀出永恆的光芒。
亞洲一二事 |
---|
一、亞洲曾出現過人類有史以來的氣候極端紀錄:最低溫-攝氏零下71.2度(1926年1月26日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);最潮溼-年降雨量26000公釐(1985年印度東北部的毛辛拉姆)。
二、印度次大陸面積約為4480000平方公里,三面鄰海,因位於印度板塊上,又受喜馬拉雅山阻隔,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,所以地理學視為次大陸,而非半島。如此一來,全球最大的半島為阿拉伯半島,面積約為3237500平方公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