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9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晚美人生

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。

     -《論語‧為政》

 

人生就像一趟行旅,從童年、就學,到步入職場、成家立業,無論起落得失、悲歡離合,每段經歷都有不同的風景與收穫,逐漸來到旅程的後半階段。

 

至聖先師孔夫子,自述七十歲以後,已能完全順隨自己的心意做事,而且不會踰越法度,臻於圓熟完美的生命境界;而現代的我們,又該如何效法聖哲,活出自己的「晚美」人生呢?

心好積德 長保年輕
 

有句詩云:「歲月催人老。」隨著光陰流逝,我們終將邁入中、老年,有人為此感到茫然不安,但其實只要心態保持良善端正,就可以愈活愈年輕。

 

服用道德金丹

面對年齡增長,該如何培養適當的心態呢?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開示:「孔夫子創設人道八德,意義深遠,服用的人像唅著一顆金丹,會身體清爽,不只是像唅仁丹而已,能驅除疾病、洗去貪欲,還能返老還童,六十歲變四十五歲、四十歲,五十歲變三十五歲、三十歲。」心中長年累積的貪嗔癡,即為導致衰老病苦的毒素,而道德就是最好的心藥!

 

舉例來說,我們知足守分,克制對外物的執迷及貪戀,就會精神飽滿、氣血旺盛;待人忠厚有禮、處事誠信合宜,也會去除傲慢、多疑的習氣,常保笑容可掬、容光煥發;在家、出外,對人都能多點包容、同理,內心就不會有埋怨、憤怒等負面情緒。我們每天服用道德金丹,清除了內在的執著與煩惱,長保天真純淨的赤子之心,如此一來,自然充滿元氣與活力,身體也會愈來愈健康,像是返老還童一般。

 

種善因 享善果

而有些中老年人回顧過往時,則容易感嘆自己出身寒微,或是命途多舛。 玄空師父開示:「年少出生時生活困苦,是前世所做的因果,晚年生活寬裕,是因為積累道德,所以今天才能平安、返回陰間也平安,下輩子再得到平安。」運途窮困或亨通,都有各自形成的原因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。若能體悟因緣果報的諦理,即使年事已高,依然不斷種下善因,諸如敬愛伴侶、提攜後輩、無私奉獻等,那麼縱使早年生活不順,終將苦盡甘來,獲得好命好運的善果。

日常保健 健康老化
 

若想擁抱晚美生活,除了勤修道德外,建議也要從中年或更早開始,落實日常保健之道,諸如壓力紓解、情緒平和、睡眠充足、飲食均衡、規律運動、姿勢正確、動腦學習、人際和諧等,都有助於我們老得緩慢、優雅又健康。

 

身與心,一起放鬆

在步調快、壓力大的現代社會,建議大家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,將壓力釋放出來,維持身心安適。

 

腹式呼吸適合每個人,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躺在床上,一隻手放在胸部,不隨呼吸起伏;一隻手放在肚臍下方,吸氣時腹部鼓起來,吐氣時腹部消下去,這樣就可以幫助我們放鬆了。

 

欣賞音樂也很好,不拘音樂類型,畢竟每個人喜歡的音樂不同,只要是自己覺得悅耳、能讓心情變得愉悅的音樂就行了。聽音樂能促進腦部活動,身體又可以輕鬆舒展,放鬆的效果極佳。

 

此外,諸如溫水泡腳、靜坐、冥想、身體掃描、瑜伽、太極拳、飲用花草茶(如薰衣草、菊花等)等,都是不錯的選擇。

 

這樣吃,營養更均衡

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《每日飲食指南手冊》及《我的餐盤手冊》,食物分為「全穀雜糧類」、「豆魚蛋肉類」、「乳品類」、「蔬菜類」、「水果類」、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」等六大類,各類食物提供人體不同的必需營養素,缺一不可,應均衡攝取,而每日餐盤的分量、比例則為「每天早晚一杯奶,每餐水果拳頭大,菜比水果多一點,飯跟蔬菜一樣多,豆魚蛋肉一掌心,堅果種子一茶匙」。

 

食物的選擇上,建議以「原形食物」(可直接看出食物原貌)取代「加工食品」;再者,食物的顏色呈現,多半和其中所含的營養素有關,不同的顏色通常代表著不同的營養素,例如:番茄等紅色食物有茄紅素、玉米等黃色食物有玉米黃質、紫甘藍等紫色食物有花青素等,因此也建議採取「彩虹飲食法」,吃進各種顏色的食物,讓營養攝取更加全面。

 

養成運動的習慣

「體適能」是衡量健康狀態的重要指標之一,主要是指身體組成(脂肪、骨骼、肌肉及水分的相對分布情況)、肌肉適能(如肌力、肌耐力)、心肺適能(心肺功能)與柔軟度等,而「運動」是維持體適能的唯一方式。

 

「阻力運動」給予肌肉阻力,藉以增強肌力(肌肉用力的力量大小)或肌耐力(肌肉可以持續用力的時間長短),包括了重複蹲站、使用健身器材等。

 

「有氧運動」指大肌肉群參與的連續規律運動,是消耗能量及訓練心肺功能的主要運動形態,包括了太極拳、八段錦、快走、慢跑、騎腳踏車、游泳、土風舞、各種球類活動等。 「伸展運動」亦即柔軟度訓練,一般又稱「拉筋」,利用靜態、平穩、緩慢的動作,讓全身關節活動度伸展到最大,增加身體軟組織的延展性。

 

建議大家找到適合、喜歡的運動,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,提升身體素質,那麼即使到了晚年,依然能夠行動無礙、開創精彩!

中醫養生 冬季暖活
 

冬天氣溫較低,寒冷的天氣其實對身心有很大的影響,必須多加留意。以下分享中醫養生的原則,盼能陪伴長者驅走寒意、過個暖冬。

 

吃暖食 養胃氣

冬季時,由於寒冷刺激神經系統,容易導致胃腸調節發生紊亂。暖食與溫水是保健胃部的良方,以「熱不灼脣,冷不冰齒」為度,可加速新陳代謝,促進消化、吸收的功能。

 

建議平日就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飲食調養,食物忌黏硬生冷,以溫軟清淡、容易消化為宜。晨起可服暖粥,像是粳米紅棗百合粥、八寶粥、小米粥等最適宜;晚餐宜節制食量,以養胃氣。另外,也可諮詢中醫師,選服一些溫胃暖脾的中藥。

 

防寒保暖 陽氣固密

中醫理論指出,人體的氣血運行,時時刻刻都受到天地自然變化的影響,唯有順應季節的規律養生,才能提高五臟六腑的整體機能,預防疾病,健康長壽。而到了冬季,天氣寒冷,人的手、腳、耳最易受凍,因此日常生活起居,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,使陽氣固密,避免寒氣入侵。

 

臺灣冬季天氣變化大,建議平日可選擇輕便、舒適又防寒的衣著,並且採取「洋蔥式穿法」,像洋蔥一層一層,內層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,中層衣物保暖,最外層防水防風,視場合與溫度,可一層層加穿或脫下,以應付天氣變化。

 

建議當天氣轉熱,衣著宜慢慢減少;而當天氣轉涼,則要立即添衣;寒流來襲時外出,建議多加帽子、圍巾、手套、厚襪,加強頭、頸、手、腳的保暖,不要在寒風中疾行,夜晚也要盡量減少外出,避免感冒。

 

行天宮平安心語:「清淨心看世界,歡喜心過生活。」人生下半場,讓我們待人處事多一分清明智慧,日常生活多一分歡喜自在,迎來豐盛美好的晚年時光。
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