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8期

【旅讀視界】

精湛技藝 聲入人心

跟著好書去旅行,邀請專家職人引路,
為我們拓展多元視野,看見世界的豐美。

鋼琴、管風琴等鍵盤樂器,小鼓、大鼓等打擊樂器,吉他、豎琴等撥弦樂器,小提琴、大提琴等弓弦樂器,小號(小喇叭)、長號(伸縮喇叭)等銅管樂器,雙簧管、直笛等木管樂器……樂器種類十分繁多,而擅長演奏樂器、造詣極高的人,就稱為「演奏家」,他們藉由精湛技藝表現音樂作品,能夠觸動心靈,令聽眾陶醉不已。

 

音色清脆 旋律悠揚

在西方,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,自十八世紀初發明後,約於十九世紀末發展成現今模樣,共有八十八個琴鍵,藉由壓觸琴鍵,彈奏出清脆音色。許多著名作曲家,如德國的貝多芬、俄國的拉赫曼尼諾夫等,都擅長彈奏鋼琴;又如波蘭裔美籍的魯賓斯坦、加拿大的顧爾德、阿根廷的阿格麗希等,均是極富盛名的「鋼琴家」。

 

而小提琴則有樂器女王或王后的美名,其雛形出現於十六世紀,構造主體是作為共鳴箱的琴身,有四根弦,用琴弓摩擦琴弦,拉奏出悠揚旋律。以義大利為例,像是創作並演奏小提琴協奏曲《四季》的韋瓦第,以及技巧卓越的帕格尼尼,皆為「小提琴家」的代表人物。

作曲與演奏 燦爛相輝映

卡薩爾斯是西班牙最重要的「大提琴家」,英國記者-卡恩融合對他的觀察、訪談及相關史料,寫成《白鳥之歌》一書,讓九十三歲高齡的卡薩爾斯,以第一人稱的口吻,將生命故事娓娓道來,例如他十三歲那年,人生出現了關鍵性轉折:

 

我在港口附近一家老音樂書店駐足,開始瀏覽樂譜。突然,我發現一疊破破爛爛的紙張,由於年代久遠而褪了色。那是巴哈的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,專門為大提琴所寫的……沒有人曾跟我提起過這些曲子……我只是凝視並撫摸著那些紙張。那一幕至今不曾變得模糊。即便是今天,當我看著那幾首樂曲的唱片封面,我就又回到那家帶著霉味的老店,有股淡淡的海水氣味……那些組曲開啟了一整個全新的世界。我開始演奏它們,帶著難以形容的興奮……從〈前奏曲〉直到五個舞曲樂章,包含所有的反覆,這些反覆賦予每一個樂章美妙的整體性、節奏和結構……這些曲子煥發出空間和詩意的燦爛光芒。

 

巴哈《無伴奏大提琴組曲》專為大提琴獨奏而寫,約一百七十年來一直乏人問津,直到卡薩爾斯無意間發現樂譜,潛心琢磨十二年後公開演奏,並錄製史上第一套完整錄音,終於獲得廣泛讚譽,不僅讓卡薩爾斯躋身大師之列,人們也才真正領略到這些組曲的藝術內涵與價值,成為大提琴演奏的經典曲目,值得我們靜心聆賞、品味。

│管弦樂團│

歐洲自十五、十六世紀以降,愈來愈多的樂曲由一群演奏家共同合奏,藉以提升音樂的豐富度,逐漸發展成「管弦樂團」,主要由銅管樂器、木管樂器、弓弦樂器、打擊樂器組成,一位指揮領導,通常演奏古典音樂或替歌劇伴奏,擁有強大且廣泛的音樂表現力。

 

管弦樂團的編制,往往會隨曲目進行調整,或與獨立音樂家合作,具備相當的彈性。一般而言,樂手人數少於三十人,稱為「室內樂團」;三十至五十人,稱為「小交響樂團」;七十至一百人以上,稱為「交響樂團」或「愛樂樂團」,是最龐大、複雜的樂團型態。 舉世聞名的管弦樂團,包括了德國的「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」、美國的「紐約愛樂樂團」、奧地利的「維也納愛樂樂團」等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