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行天宮點滴】
攜手共好 讓愛圓滿
愛是在對方的需要上,看見自己的責任。
-德蕾莎修女
行天宮從宗教志業出發,延伸出文化、教育、醫療、慈善五大志業,同仁與志工攜手協力,期能打造出溫馨的祥和社會。
體奉 恩主公濟世助人之聖德,訂定「行天宮急難濟助辦法」,長期關懷突遭變故之個人與家庭,當就學、生活、醫療陷入困境時,能夠給予及時且適切之扶助,讓他們早日回到生活常軌。自民國九十六年起,將方案加以延伸,提撥專款給全臺各地通過評選之醫院,透過專業社工的評估,能更及時、迅速幫助到需要的人。一一三年度評選通過,接受捐贈之公私立醫院,包括醫學中心、區域醫院、地區醫院等等,遍及北、中、南、東及離島澎湖,共計五十九所。
慈悲有愛 問心當責
中秋節前夕的九月十三日上午,「行天宮醫療急難濟助專款」捐贈醫院的伙伴齊聚在玄空紀念學院,參與座談會交流,東部的伙伴更是不遠千里,提前一天就來到臺北,行天宮各組公益志工也派代表與會,透過一年一次的相聚,彼此加油鼓舞,讓關懷社會的推動更加圓滿。
行天宮吳董事長致詞時表示,感謝各醫院伙伴的協力,讓濟世服務的宏願得以實現,並以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:「世上不齊等事,全憑一點真心。」勉勵大家發揮良善之心,讓善的力量循環、源源不絕!玄空圖書館吳副館長分享,行天宮抱持著聞聲救苦的理念,期以最快速、有效的方法關懷社會,讓需要幫助的家庭或個人,及時獲得援助;而且非常重視「學生」,無論是「助學金」、「醫學系學生助學金」、「資優學生長期培育」都是為社會培植未來的希望,每每聽聞這些學子課業順利、家庭和諧,就感到無比欣慰。
相互扶持 共好共暖
近幾年,受到少子化的影響,醫療體系的人力缺口愈來愈大,加上高齡化社會來臨,看護需求與費用與日俱增。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白社工師分享,因所在區域靠近港口的特性,無健保身分的外籍人士、非老非殘的勞工……相對比例特別高,但能夠申請的社會資源卻更為稀少。感恩行天宮聽見大家的心聲,提高看護費用的補助上限,讓社工毋須焦頭爛額四處尋求資源,而是有更多的時間來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個案。
在醫療現場遇到的幾乎都是「貧病苦」的個案,社工人員要打開眼睛看見他們的需要,聽見他們的苦楚,醫療款項的補助雖可減輕經濟負擔,長遠之計,還得仰賴各方的智慧與力量,幫助個案重新回歸常軌,擁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。
因此透過座談會彼此分享經驗,也聽取受贈醫院的回饋,讓專案持續修正,點點滴滴的資源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。座談會結束後,導覽志工為社工伙伴介紹行天宮,認識廟宇建築與感受 恩主公的慈悲。 行天宮平安心語:「真誠行善,盡力而為;有一分熱,就有一分光。」祈願人人發揮善的力量,化為光與熱無限循環,關懷造福更多人,大家平安、社會祥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