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著導讀】
尋找希望,延續火光
自古以來,人們就喜歡聽故事,也喜歡說故事,這是似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。但其實,構成故事的不只是角色、情節和結局,它也包含深層的「寓意」,讓訴說者在無形之中反映出當代的社會價值,聽故事的人從中學習正確的道德言行。有些故事則描繪出美好的世界,讓人有一個光明的方向可以去追尋。卡爾維諾所著《看不見的城市》就是一本這樣的名作。
記憶中的城事
征服半個歐亞大陸的忽必烈汗,坐在富麗堂皇的宮殿裡,他全神貫注、滿懷好奇,專心聆聽威尼斯青年馬可波羅,指認每一個在旅途中去過,而忽必烈的地圖上不曾標示的城市,比聽他派遣的信差或密探的報告還要專注。
馬可波羅總共講述了五十五個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城市,並歸類成十一個主題:記憶、欲望、符號、輕盈、貿易、眼睛、名字、死亡、天空、連綿和隱密。卡爾維諾在此發揮了高超的文學技巧,書寫出許多充滿寓意的城事。
馬可波羅侃侃而談他曾經旅行過的城市,有些談的是城市的外觀樣貌、有些談的是廣場的叫賣聲,有些談的是旅人的足跡和想望,也有些只是敘述城市外的雲朵有多美。其實,城市就是人類文化的縮影。在看得見的城市底下,隱藏著許多看不見的夢想和喜怒哀樂,所有欲望都經過變形、解構、重新組裝,轉換成不同的符號,隱藏在其中,成為城市的血肉精華。
想像中的樂園
故事和故事之間,有時會穿插忽必烈和馬可波羅的對話。讀者可以發現,忽必烈並未完全相信馬可波羅的旅行經歷,有時甚至可以講述自己想像出來,或是夢中出現的城市,詢問馬克波羅是否有此一城。既然如此,為何還要聽下去?
忽必烈擁有一本地圖集,記載著山川、河流,一塊大陸接一塊大陸,一座城市接一座城市,還有最遙遠的國度疆界、海上航路、海岸線……這一切,都是忽必烈的。
但在無止盡的戰爭與征服中,忽必烈感受到的只有空虛。幅員遼闊的領土,一座又一座攻掠的城池,但這看起來有如奇蹟一般的龐大帝國,只是一堆又一堆不成形的廢墟。戰勝敵國所繼承的,不過是積習已久的百廢待舉,一種名為「和平」的荒蕪。
失望沮喪的忽必烈,彷彿只有在馬可波羅的故事中,才能看見不再危傾的高塔與城牆,永不被白蟻啃蝕的白銀窗花。 在他的地圖集裡,也收錄了許多傳說中尚未出現的天堂或應許之地-亞特蘭提斯、太陽城、大洋國、莫塔,還有那些曾被詛咒的地獄-安諾克、巴比倫、雅呼蘭、布托、阿法城。最後,忽必烈問馬可波羅,世界正朝向哪一個未來前進呢?
馬可波羅回答,一抹早晨的光亮、一段良善的對話,都可以是天堂的入口;如果真的有地獄,那它已經存在了,就在我們的生活中。只有兩個方法可以避免,第一個是成為它的一部分,這比較簡單;有更好但比較難的方法是,把握住每一個良善的人事物,珍惜它,灌溉它,讓它存在,給它空間,讓愛不斷延續,讓世界更趨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