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7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打造心靈桃源

會心處不必在遠,翳然林水,

便自有濠、濮間想也,

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。

      -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言語》

 

晉簡文帝遊華林園,並對侍從說:「令人心領神會處,不見得在遠方,若林木蔽空,山水掩映,自然會產生濠、濮般的心境,覺得連鳥獸禽魚也會親近人。」莊子曾在濠水邊與惠子辯論魚是否快樂,又在濮水邊對楚王的使者表達自己的放逸之心,後世便以「濠濮間想」比喻超俗、悠然自得之心。

遊園感時
 

我們大概很難常去參訪名園,家裡也不太可能有庭院,不過,只要有一顆「物我相契」的心,即使只是在附近的公園、校園散步,觀察動、植物,感受四季遞嬗,同樣是一樁賞心樂事。

 

園林組成的四大要素:建築、假山、水池、植物,大多公園也不缺。臺灣炎熱,較大的公園中通常有人工挖掘的水池,除造景外,也有調節氣候、救火之用。池上多以小橋聯結,而池面映照著天光雲影,也沉澱心靈;池中則常置假山、亭臺水榭,相傳是源自「蓬萊仙島」的概念。一座典雅的涼亭,提醒遊客休息,欣賞周圍的景色,甚至本身就是景點,如臺中公園湖心亭。

 

同一座公園,四季面貌各不同。以新北市泰山區的「辭修公園」為例,公園依尖凍山丘陵而建,採斜坡設計,以兩百五十三塊石階梯向上延伸,腳力不堪負荷者可走兩側平緩的木棧道。棧道旁植有七里香、龍柏、南洋杉、樟樹、蒲葵、棕櫚、臺灣山櫻花、楓香、槭樹等,平時綠意盎然,待深秋時楓紅層層,春來賞櫻,更是胭脂留人醉,宛如人間仙境。

 

植物長得茂盛,帶來喜悅、希望,即便葉落、花凋,也是一堂生命的課程。世間本無永垂不朽之物,即便是精心打造的園林,也終將成為斷井頹垣,所以文人渴求的並不只是遊憩,而是找到安頓身心之處,並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。

 

打造專屬的微型花園
 

當然,公園和園林還是有些差異,前者是「眾樂樂」,後者則是獨享的私密空間。我們可以運用家裡的小空間,打造專屬於自己的「微型園林」。

 

植物受天地雨露孕育,欣賞植物,如與自然環境合一,並以此抒發心志,體會時間的意義;我們可以從小盆栽開始,若還不知種些什麼,不妨養一盆「文竹」,立刻營造出古典、幽靜的氛圍。古來總將植物比作君子,如竹子有節,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,文竹不是竹,但流露出竹的文質與氣韻;葉如片雲,枝若松針,可謂剛柔並濟,就算枝葉枯黃也不見頹色,反倒盡顯疊翠流金之美。小小植栽,處處有景,若放一個小公仔於文竹盆底,恰如「獨坐幽篁裡,彈琴復長嘯」,以想像力造景,就是園林最主要的概念。

 

即使沒有陽臺,客廳、浴室的小角落也能完成園林夢。我們只要依照空間大小、居家色系選擇適合的植栽,並錯置不同葉片大小的植物,就是充滿生氣的小花園。擺一張椅子,假日時在此賞看植栽,放鬆一下,或是將椅子當作展示區,放上蒐藏的物件;還可以鋪設木地板,放置花剪、澆水壺、漏斗、植物畫作等各式雜貨,或放些乾燥花、瓶插小花,會更有生活的味道。

 

如果擁有一個獨立的小陽臺,不要只是將盆栽鋪於平面,可以多運用垂直空間,比如用籬笆、層架或吊盆擺放盆栽,或用高矮不一的花架,延伸視覺,如此看起來會更活潑,並爭取到更多種植空間。就算只是小園子,也要注意主次之分,製造聚焦的亮點處,其他花草、花器只要扣緊這個顏色或主題,就能創造驚豔感。

園中得雅趣
 

自魏晉始,園林進入了中國文人的生活領域,眾名士在此把盞詠文、談玄論道、藝術雅集,共同建構了獨特的美學園地;遊園不在幅員大小,重在心境與品味,我們也能打造一個寧靜、美好的精神世界,增添生活逸趣。

 

品茗-誰人知此味

古代的文人雅士,透過飲茶品味人生。獨飲時澄心靜慮,感受茶煙繚繞之境,及茶色、茶味變化之層次;有時對啜,若言語投契,則「茶翁」之意不在茶,而在持碗論道的樂趣。

 

我們不一定要蒐羅名茶,種一盆紫蘇,烹煮五分鐘,瀝去葉片,酌量加糖,再兌入冷開水,滴入檸檬汁,便是生活中的小確幸。待在小天地裡,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,賞看新添的盆栽,想想開心的事情,甚或什麼也不想,只是觀察茶湯的變化,感受潤喉的舒暢,以及鼻吻之間的清新感……或以茶為引,邀請親友共飲,談天說地,關心彼此,茶雖然愈沖愈淡,情,卻愈談愈濃了。

 

讀書-詩書閒處好

宋朝才女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興趣相投,兩人皆飽讀詩書,時常考對方某典故、某詩詞在書中的哪一頁,猜對的人可以先喝到茶,後世便以「賭書潑茶」一詞象徵夫妻間的趣味與情深。

 

愛書人該有一個閱讀角落,擺一張舒適的椅子,一盞燈,放一盆能帶來好空氣的闊葉植物,悠閒品讀書中的字句;或者學騷人墨客,與三五好友共享讀書的心得、樂趣,成立讀書會,大家輪流主持,每次設立主題,由主持人導讀一本好書、設置問題與大家互動,要是誰說得特別有見地,就請為他奉上一杯茶吧!

 

絲竹-管弦能駐景

建築被視為「凝固的音樂」,而園林充滿想像空間,亦可視為「弦外之音」。《紅樓夢》裡,每回大家聚在一起欣賞戲曲、音樂,都會安排於池中水榭,只因隔水聽音格外悠遠、空靈,加上水波搖曳,更覺月色如夢。試試看,下次在浴室泡澡時,選幾首喜歡的曲子來欣賞,或是開懷一唱,讓聲波在牆壁圍繞下來回反射,聽起來更大聲,感覺如音響般餘音繞梁,好好享受獨屬於自己的時光吧!

心靈桃花源
 

心靈本身就是一座獨特的祕密花園,需要我們滋養,如以靜坐、抄經的方式沉澱下來,或專注呼吸、書寫日記……紓壓也舒心。

 

書寫日記

謝靈運《山居賦》,描寫隱居山中、田間讀書的歲月,那怕樓臺頹圯,或被荒草掩沒,情感與記憶仍可依靠文筆再起高樓。我們不一定會寫詩、揮毫,但絕對有能力寫下自己的話。當我們情緒很糟,就大方寫下「心情日記」,簡單記錄不開心的事件及原因即可;之後再寫較積極的「感恩日記」,肯定自己,感謝他人,情緒會好上許多;最後再寫「快樂日記」,每天記錄三件快樂的事,再以一到十分計算:稍微快樂、普通快樂、非常快樂,看看自己每天得到多少「快樂分數」。

 

練習靜坐

文豪蘇軾在海南島儋州建「一息軒」,並題詩:「無事此靜坐,一日是兩日,若活七十年,便是百四十。」我們也可以找個寧靜、舒適的地方靜坐,放鬆肩膀、手臂,挺直脊椎,閉眼或注意某一個定點都無妨,只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、身體上,包括觸感或溫度,即便思緒湧上,也不用試圖阻止,僅是觀察,讓它們如浮雲掠過即可。時間先設定十分鐘,再視情況慢慢增多。

 

抄經靜心 文人善於舞文弄墨,也喜歡抄寫經文,然抄經不同於揮毫,每一字、每一步驟,都是修身養性的功夫。 關聖帝君於《明聖經》開示:「人能抄錄送,諸疾不相侵。」我們抄經前,要淨手、淨口,抄經當下收攝心神,專注於感通神明智慧的殊勝時空,而抄經圓滿的回向祝福,更能寬闊心量,讓心靈保持清淨、無私。

 

在心園種滿花朵
 

園林是精心安排的建築空間,文人生活其中,既享閒情,也修身自省。我們雖不一定能擁有一座莊園,但可以借鏡園林中的生活方式,營造素樸而美好的心靈桃源,擺脫塵擾,獲悠然自得之意趣。更別忘了在心園中埋下善意、寬容的種子,關懷身邊的人,相信有朝一日,定能盛開滿園芬芳。   
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