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効勞願行】
溫暖召喚 深植人心
二十多年來,行天宮北投分宮的謝康金子師兄守候在廚房,安靜地効勞服務,做事細心負責、任勞任怨,一心只願家人平安健康!
行天宮北投分宮前方的中央北路,在大度路未開發前,曾是臺北市區通往關渡、淡水的要道。出生於淡水、婚後住社子的謝康金子師兄,來來往往更是不知多少回;直到六十多歲時,才轉了彎,踏進通往忠義山的路徑,開啟與 恩主公的緣分。
勤耕養活一家人
金子師兄家中從事農耕,需要人手相助,也就無暇上學讀書,而且為能多一些收入,填補家計,農閒之時還得去兼些雜工,像是到山上採茶、摘橘子,工作繁重但絲毫沒有怨言;二十四歲經由媒妁之言嫁到了社子,從此和先生一起以種菜維生。
每天一大清早,趁著日頭尚未高升之前,就趕忙到菜園裡澆水、除草、施肥、抓蟲……夫妻倆勤勤懇懇,日日照顧著田地,每當菜價好時收入自然能多一些,歉收時就只能咬緊牙關;歲月流轉,終於把孩子都拉拔長大。
熱情招呼牽起緣分
現年八十六歲的金子師兄,問起她何時及為何會來到行天宮効勞的?她說:「不太記得那時是民國幾年,或是自己幾歲,只記得那年孫子剛出生,而現在他已經二十八歲了!」至於和行天宮的緣分,來自於親戚的盛情邀約。
已往金子師兄習慣到關渡的廟宇為家人祈福,搭車時也常會經過北投分宮,但並不知道有間廟宇。有一日,那時在北投分宮廚房幫忙的親戚,邀請金子師兄有空來走走,她初次造訪雖然撲了個空,但其他的効勞師兄看見面生的金子師兄,依舊熱情招呼,讓她停下腳步,真的留下來「幫忙」。
從此每天在巡完菜園後,金子師兄就趕緊搭車來到北投分宮,進到廚房總是低著頭默默做事,有柴要劈就去劈柴,她細心解釋:「那時煮飯的大灶,要燒木柴,所以得將其他師兄撿拾來的木頭劈成小段,才能方便入灶。」有的時候,金子師兄就負責挑菜、洗菜,眼前有什麼事就做什麼事。
金子師兄謙稱自己廚藝不佳、不識字也學不了誦經,能夠有機會來行天宮効勞已經非常感恩,所以無論什麼事情,只要她能做的,她都願意做;尤其是在春、秋祈安大法會期間,到宮裡服務的効勞生、志工特別多,大家都在廟裡用餐,所以蔬菜用量非常大,處理完一籃又一籃,往往一抬頭已過了一、兩個鐘頭,腰都直不起來了。
既要照顧家庭,又要下田種菜,仔細算算,金子師兄一天剩餘的空閒並不多,但她仍舊經常到行天宮効勞。這股動力從何而來?金子師兄靦腆地說:「時間真的不夠用,總想著別來了,而每次在回家前,師兄都會熱情地道別說:『明日要再來喔!』自己臉皮薄,不知道要如何婉拒,所以隔天就還是往北投分宮出發!」剎那間,二十多年的歲月倏忽而過……
勤儉好滋味
問起在廚房効勞服務這麼多年,有沒有什麼印象最深刻的事?金子師兄笑著說:「炸菜丸子。」種菜,就是靠天吃飯,所以更加感恩上蒼的化育,一片菜葉、一粒米飯都要倍加珍惜。廚房除了準備敬菜、三餐之外,偶爾菜多了些、或是祭星用的米糕吃不完,掌廚師兄就會以米糕為基底,將菜葉剁碎拌入,再放些鹽、胡椒調味,接著捏成丸子狀油炸。經過師兄的巧手與智慧,原本的「剩食」竟幻化成可口的美食,「很多師兄在休息時間,經過廚房,就會被丸子的香氣與金黃色澤所吸引,忍不住順手拿一顆放進嘴裡,那種滋味令人難忘!」
每天能到宮裡効勞的時間雖然不長,但是能和眾多効勞生一起為恩主公做事,金子師兄感到萬分感激,心中也很是歡喜。她回憶說:「北投分宮後山的環境非常清幽,但維護環境並不容易,一年要除上好幾次草;自己雖然沒有參與拔草工作,但我會幫忙將簡單的飯菜、點心,用扁擔挑到後山,讓這些從台北本宮遠道而來的師兄可以補充體力。」
金子師兄年歲增長,腿力與體力日漸衰退,肩挑雙擔上山已成回憶,也難以負荷廚房的重擔,幸好有更年輕的効勞生承接任務,一棒接一棒,盡責照料眾人的膳食。雖然如今沒有天天來効勞,但只要逢祭星日,金子師兄還是會起早來到行天宮,為家人消災祈福。有時,她也會到廚房找事做,幫忙切水果,依然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。
安心的路
許多的効勞生都是因著神明的護佑,懷抱著回報之心而來,但對金子師兄來說,上天給予的乖舛命運她順天接受,從不向外人訴苦;而當雙手合十,虔誠地站在寶像前時,自始至終的心願只有一個,希望一家老小都能健康平安。
金子師兄說自己的生活很單純,但真的很開心接觸到行天宮,有機會認識這麼多的好朋友,大家同為恩主公的手腳,事無分大小、亳不計較,不怕責任重、就怕沒事可做,人人分工合作、齊心協力,才能圓滿每一項服務。
雖然不識字,金子師兄對於如何從家中搭乘公車到北投分宮或是台北本宮,卻是一清二楚,「只是過去熟識的老朋友多半已經離世,認識的人愈來愈少……」口氣中有些喟嘆與遺憾,靜靜一想說:「還是熟悉的老地方好!」所以,只要天氣好、人精神好,金子師兄依舊搭乘熟悉的公車,踏上通往行天宮的路,感受上天溫暖慈光的護佑,與師兄猶如家人般的親切招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