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6期

【聖心鐫詠】

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(四十四)

關山記華國版圖,處處見宮殿巍峩,景崇忠義;

聖哲傳宗邦文化,人人在典墳研討,實踐仁慈。

【語譯】 

關聖帝君心心念念在恢復大漢江山,以拯救萬民脫離動盪戰亂;如今到處可見莊嚴雄偉的關帝廟,絡繹不絕的信眾虔誠敬拜,由衷景仰、推崇 關聖帝君盡忠守義的精神。

 

關聖帝君更傳授以五倫、八德為宗旨的聖教法門,歷代世人紛紛誦讀、深入研討相關經典,期能體悟聖心與無上智慧,在生活中正確地實踐仁愛利人、慈悲方便的善行。

 

【註釋】 


一 記:繫念、惦記。

  華國:華夏之國的省稱,此指漢室。元代杜仁傑〈雪後書事〉:「天地開華國,關河失戰塵。

  版圖:版,戶籍;圖,地圖;此指國家的疆土領域。東漢徐幹《中論.譴交》:「執契脩版圖,奉聖王之法,治禮義之中,謂之士。

二 巍峩:「峩」通「峨」,高大聳立。

三 景崇:景仰、崇拜。北宋慕容彥逢〈送趙節推㳂檄還鄉〉:「賢哉吾景崇,養志輕利名。

四 聖哲:才德、修養達到完善境界的人,此指 關聖帝君。東漢王充《論衡.恢國》:「顛沛危殆,聖哲優者,乃立功化。

  宗邦文化:宗邦,家國,即中華。宗邦文化指五倫、八德等中華文化的根本。清代孫嘉淦、傅恆《御纂詩義折中.白駒》:「而孔子未嘗一日不行其義,其眷戀宗邦,設教洙泗,於焉逍遙也。

五 典墳:又稱「墳典」,即三墳(伏羲、神農、黃帝三皇之書)、五典(少昊、顓頊、高辛、唐堯、虞舜五帝之書)的略稱。原指傳說中上古時代的書籍,此指 關聖帝君的開示與降傳的經典。《後漢書.列女傳》:「謙讓之風,德莫大焉,故典墳述美,神祇降福。

【賞析】 


本楹聯書法為楷體,結體平穩勻稱,行筆遒勁而文字端秀雅致。

 

上、下聯首句分嵌「關」、「聖」二字,點明行天宮恭奉之主神為 「關聖帝君」。

 

本聯採「有無對舉,內外互映」的方式推進,如上聯「華國版圖」、「宮殿」、「典墳」皆為有形、外在的事物,讚歎 關聖帝君所護持之江山壯闊寬廣、敬祀 關聖帝君的廟宇峻偉典麗、 關聖帝君傳承的經典教化博大精深;而「傳宗邦文化」、「人人研討」,則歎服 關聖帝君的身教、言教攝受人心,內化為中華文化雋永且無形的道德價值觀,世世代代綿延傳承。而末聯「景崇忠義」、「實踐仁慈」,則彰顯 關聖帝君的聖德精神,並勉勵我們,敬拜 關聖帝君,亦須效法 關聖帝君行忠秉義的操守、仁愛慈悲的濟世心懷,期能涵養關山般堅定的勇氣膽魄,以及聖哲般圓滿的智慧心、方便行。

 

本楹聯上聯,實為鋪衍《明聖經》「萬國九州皆敬服,道帝忠義獨稱尊」旨意,稱揚 關聖帝君作為舉世無雙的忠義表率,受萬民一致的推崇;而下聯則與《玄靈玉皇寶經.聖經寶誥》:「浩然一片,運出珠璣,妙矣幾篇。光明天地,救劫兮化劫,臨難兮用宜,隱訣辭華兮當尊重,傳神簡穎兮莫藐視。是則慈願巍巍,運佈難量。」相呼應,讚頌 關聖帝君所降傳的經典,皆本於胸臆間一片浩然正氣,蘊含無量的慈願,若能恭敬勤誦、信解實踐,相信將能轉化性情、趨吉避凶,讓人生走向平安順遂。

楹聯撰書者介紹

張維翰(1886~1979)

字 (蓴)漚,雲南大關人。

前清雲南法政學堂畢,復耽詩學,淵源經史,自明清上溯隋唐各代皆能縱貫,而於顧亭林詩最為心契。其書素極雅秀,以詩名故,為時賢所重,歷任監察委員、代理監察院院長、中華學術院詩學研究所所長等職。著有《蒓漚類稿》,及《法制要論》、《地方自治實務》等書。

楹聯小百科 一個好孤單,兩個聲勢大的「疊字修辭」

「疊字修辭」,是重複同一個字,以產生增益、擴大的效果。如本楹聯上聯的「處處」,是形容信仰 關聖帝君的區域不斷擴大,各地敬奉 關聖帝君的廟宇綿延林立;而下聯的「人人」,則描述在社會不同場域,誦讀 關聖帝君經典的人日益增多。兩者互文衍義,以有形的增益,傳達無形的期許,盼望世界各處虔誠敬拜 關聖帝君、讀誦抄寫 關聖帝君經典的人們,都能從 關聖帝君的聖德精神、典籍義理中獲得助益,持續提升道德涵養,豐富心靈文化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