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4期

【守護健康】

如何預防失智症

隨著人口老化,全世界對於失智症所帶來的威脅及衍生問題愈來愈重視,臺灣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。

 

失智症的定義與症狀
 

失智症是一類會造成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之疾病的統稱,通常會造成記憶力、語言能力、空間感、執行功能、計算能力、判斷力、注意力、抽象思考能力等不同程度的影響,並且會伴隨個性改變、異常行為及情緒問題,甚至妄想或幻覺等腦功能異常的症狀。這些症狀會隨著病程進展而惡化,逐漸影響患者的社交能力、學習能力、工作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。

失智症的種類與病程
 

失智症的種類很多,依照致病機轉,可以簡單分為阿茲海默症、血管型失智症、路易氏體失智症、額顳葉失智症等幾類。這些疾病的成因,通常是因為腦中有不正常蛋白質隨著時間累積,造成神經細胞凋亡損壞;或者是腦中血管阻塞狹窄,造成神經細胞缺血壞死而導致。

 

這些腦中不正常病理變化的形成非常複雜,同時有先天與後天的因素一起造成,通常在病患發病前便逐漸累積,甚至可能在發病前十幾二十年,就可以在腦中發現某些異常蛋白開始伺機而動。

 

由此可知,失智的病程非常漫長,有些造成失智的風險甚至在人生早期便已決定,例如基因或教育等因素。而且假使不幸發病了,目前除了緩解病程及治療症狀的藥物以外,還沒有能夠真正治癒的方法,所以失智的預防便顯得格外重要。

失智症的危險因子
 

國際知名期刊《Lancet》於二○二○年發表了對於預防失智症至關重要的一篇研究,內容提及造成失智症的因素很多,但其中有十二個危險因子是我們可以盡量避免的,若能確實積極地控制及預防,可減少百分之四十的失智風險:
 

  1. 教育程度不足:年滿二十歲之前受教育的時間愈久,以及終身教育程度愈高,其失智風險愈低。建議好好完成國民教育,並且活到老、學到老。
     
  2. 聽力障礙:有聽力障礙的人,大腦聽覺相關區域附近萎縮會較明顯,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近兩倍,而使用助聽器矯正聽力是可以降低失智風險的。
     
  3. 創傷性腦損傷:車禍、高處墜落或競技運動等造成的腦部受傷,可能使得腦中蛋白出現異常的病理變化,增加未來失智風險。建議平日應謹慎駕駛,騎機車要戴好安全帽,避免意外發生及降低傷害。
     
  4. 高血壓:收縮壓大於一百四十毫米汞柱,長期下來會增加一點六倍的失智風險。因此高血壓患者在中年好好量測血壓並服藥控制,是可以減少晚年失智發生的。
     
  5. 缺乏運動:運動對於腦血流及腦神經功能的幫助非常大,建議應養成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。
     
  6. 糖尿病:糖尿病會增加一點六倍的失智風險,因此預防及治療糖尿病也有助於預防失智。
     
  7. 過度飲酒:每週飲用超過二十一單位酒精(一單位為十毫升純酒精)會增加失智風險,建議飲酒要節制適量。
     
  8. 空氣汙染:避免吸入工業及交通工具廢氣,可降低失智風險。
     
  9. 憂鬱症:憂鬱患者的失智風險會增加一點九倍,而防範及治療憂鬱對腦部具有保護效果。
     
  10. 肥胖:肥胖(身體質量指數BMI≧30)會增加一點六倍失智風險,建議應維持健康體重。
     
  11. 吸菸:不只傷肺,同時也傷腦,戒菸才是根本之道。
     
  12. 社交孤立:社交活動能刺激腦神經活躍,減少失智風險。

 

有鑑於此,《Lancet》建議醫師及社會大眾應積極做好失智的預防工作,減少上述十二項危險因子的暴露;除此之外,良好的睡眠及健康的飲食,在保護腦力上也帶來很大的助益。 若有認知功能退化的疑慮或困擾,建議可至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就診,讓我們一起為更好的明天而努力!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