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旅讀視界】
做菜-讓人人都幸福
跟著好書去旅行,邀請專家職人引路,
為我們拓展多元視野,看見世界的豐美。
有位廚師曾言:「發明一款新菜,比發現一顆新星對人類幸福的貢獻更大。」民以食為天,世界各地發展出各種菜系,諸如法國菜、義大利菜、中國菜、日本菜、墨西哥菜、印度菜等,而熟悉料理的做法、掌理廚房烹飪事務、提供專業餐點的人,就稱為「廚師」,創造出豐富多元的飲食文化。
現代法國料理的奠基者
從古至今有許多著名的廚師,像是中國古代的伊尹、易牙、膳祖,又如義大利近代的安妮‧費爾德等,這裡則為大家介紹法國的安東寧.卡雷姆。
活躍於法國十九世紀初期的卡雷姆,起初是一名糕點師傅,擅長製作造型華麗的裝置藝術蛋糕;後來廚藝日益精湛,將法國料理發揚光大,聲望愈來愈高,受到歐洲各國王室爭相聘請。
他採用在地新鮮食材,以清淡佐料取代傳統大量使用香料,提出白醬、褐醬、蛋黃奶油醬、絲絨醬為法式料理的四大母醬,並對於組織分工、服裝標準、廚具革新、餐桌布置等做出卓越貢獻,例如直立圓筒的潔白廚師帽,即出自他的構想,逐漸成為廚藝專精的象徵。除致力於實務之鑽研,他更不忘將經驗與成果付諸文字,留下羅西尼牛排、香菇肉餡奶油酥盒、法式肉派、法式千層酥等經典食譜。
卡雷姆是法國首位被尊稱為「Chef」(主廚)的廚師,為現今的法式料理奠定穩固基礎,影響深遠,有「法國現代美食之父」的美譽。
家的味道,傳遞情感溫度
廚師亦為文藝作品的常見題材,例如日本作家小川糸的小說《蝸牛食堂》,就以第一人稱「我」的視角,描述女主角倫子經營山村食堂的故事。書中如此寫道:
溫柔牽引我走進料理世界的就是外婆……剛開始只能站在一邊看的我,漸漸能和外婆一起走進廚房學做菜。外婆不常用言語說明,但在做菜過程中會一一讓我品嘗味道,讓我用自己的舌頭去瞭解嚼勁、口感以及味道……外婆家的味噌、醬油,還有蘿蔔乾,都是親手製作。當我第一次知道一碗味噌湯裡面,含有小魚乾、柴魚、大豆、麵麴等的時候,非常驚訝……外婆站在廚房的身影,被神聖美麗的光暈包覆著,我光是遠遠看著,就會感到平靜;光是站在她旁邊幫忙,就覺得自己參與了某項神聖的工作。
對她而言,做菜不僅是謀生的差事,更蘊含著對外婆的深厚親情。
原來,料理也是情感的延伸。我們若能如行天宮平安心語所言:「用愛與包容,烹調家的幸福味。」那麼一道道家常菜,不僅能夠滿足味蕾、填飽了胃,更能傳達溫暖情感,讓家人感到無比幸福。
│廚師的一日生活│
◎廚房裡有什麼?冰箱、爐子、烤箱、鍋子、刀子等廚具,以及所需食材。 ◎主廚的職責是什麼?挑選最適當、最棒的食材,設計菜單、食譜,烹調最重要的餐點,以及廚師的工作分配等。 ◎廚師每天都在做什麼?餐廳開門前,每位廚師分別做好準備工作,例如洗菜切菜、熬煮湯頭、製作醬料或甜點等。餐廳開門了,客人點的餐都不一樣,主廚與廚師們各司其職,廚房裡變得好忙碌!餐廳關門前,得確認要訂購哪些食材,並且清潔廚具和廚房。 這就是一般西式餐廳廚師的工作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