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題企畫】
一花一世界
霏微曉露成珠顆,宛轉田田未有風。
任器方圓性終在,不妨翻覆落池中。
-唐.齊己〈觀蓮葉露珠〉
蓮花純淨脫俗、不同流合汙的形象,正如品格高尚的謙謙君子,因此,後人常「以『蓮』喻『廉』」;蓮花被賦予了神聖性,在許多神話、宗教、文化裡占有一席之地,並帶來深刻的啟示和祝福。
創世與創生
在歐美世界,蓮花僅具審美意義,但在東方諸國,蓮花往往是重要的宗教象徵。也因物種的差異,延伸出不同的意涵,比如埃及盛產睡蓮,而無蓮花,其神話、傳說、寓言故事就無蓮子和蓮藕的想像。古印度文化有所謂的「七寶蓮花」,但其實這七種花中,只有紅、白二色花才是蓮,其餘五種花均是睡蓮。因此佛教經常將蓮或睡蓮視為聖物。
古埃及相信世界原是一片黑海,後自黑海中開出一朵睡蓮,才帶來了清香的空氣。生命三要素為陽光、空氣和水,怎可缺了陽光?睡蓮日日綻放,正如太陽衝破黑暗帶來光明,因此埃及人也認為睡蓮便是太陽神「拉」(Ra)的化身,並將其視為「神聖之花」,也成為古埃及寺廟廊柱的普遍圖騰。另說睡蓮生出男童「阿頓」(Atum),而阿頓的眼淚,便是人類的起源。
早期佛教經典《起世經》:「彼諸山中,有種種河……其水清澄,眾華覆上。」描述地球的起源來自於水,河上開滿了蓮花。而印度史詩《摩訶婆羅多》描述大神毘溼笯躺臥在千首蛇蜷曲而成的榻臥上,肚臍長出蓮花,大梵天就坐在蓮花上,再由大梵天創造了人類;印度教認為世界原本充滿了水,蓮花生出水面,神隨著蓮花到達水上,他們將蓮視為創世之初,就連寺廟也蓋成蓮花含苞的樣子。
化生與再生
在佛教觀念裡,生命有四種形式,分別是:卵殼出生者,如小鳥、烏龜稱為「卵生」;以母胎出生者,如人類,稱「胎生」;若由溼潤或腐敗環境中生出,如飛蛾,稱「溼生」;而無所託而忽有的,則稱為「化生」。 化生有很多種類,比如透過蓮花而生就是其一。在許多民俗或佛教繪畫裡,常見手執蓮花或戲於花間的童子,稱「蓮花童子」或「化身童子」,除了有「連生子嗣」的吉祥含意之外,亦象徵純潔,法身清淨;最早兩位蓮花童子跟隨金光佛,修成了正果,即後來的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。
有人自蓮而生,有人生育蓮花。《大唐西域記》記載,從前有位鹿生之女,稱「鹿女」,其足跡步步生蓮,後來她成了梵豫王的后妃,產下一朵蓮花,梵豫王認為不祥,便將花朵丟進河裡;誰知被烏耆延王撿去,他打開花瓣,發現其中有一千個孩子,將其撫養長大,並教授武功、兵法。這些孩子長大後,各個力大而俊美,烏耆延王派他們回去攻打梵豫王,鹿女登上城樓,大聲呼告兒子不可逆天、不孝,接著母子相認;孩子受到親情的感召,一一歸順向善,後來更成就為「賢劫千佛」。
另外,還有人藉蓮花「再生」。民間傳說「哪吒」因犯錯伏法,並將肉身還給父母,後得太乙真人協助,用蓮花、蓮葉及蓮藕以及金丹復生。小說《封神演義》如此描寫:「將花勒下瓣兒,鋪成三才,又將蓮葉梗兒折成三百骨節,三個蓮葉……只聽得韾一聲,跳起一個人來,面如傅粉,脣似塗硃,眼運精光,身長一丈六尺,此乃哪吒蓮花化身。」
《西遊記》的版本則是佛祖救了他:「佛慧眼一看,知是哪吒之魂,即將碧藕為骨,蓮葉為衣,唸動起死回生真言,哪吒遂得了性命。」但無論是誰所救,故事中「蓮花」代表的都是「身心轉變」;哪吒原本是個調皮、野性、日日闖禍、忤逆的孩子,後來卻成為正義的力量,甚至是護法神,其心念、行為的調伏與轉變,才是真正的「脫胎重生」。
蓮之力
埃及人以嗅聞睡蓮的方式,取得太陽神的能量,甚至將生出太陽神的那朵花「Nefertum」視為「鼻神」,花香不只傳遞力量,也療癒人的痛苦。
中國民間傳說「八仙過海」,其中「何仙姑」是位美麗的仙女,衣著素雅,手持一柄蓮花,處處揚善懲惡,十分受百姓尊崇。某次,兩個惡少到八仙廟遊玩,見幾尊神像都已破損,唯何仙姑的還鮮妍如新,他們認為這位女仙道法高,於是惡心大起,心想法力來自蓮花,乾脆把花的部分取走。他們趁著夜深人靜潛入廟中,誰知蓮花瞬間騰空,將兩人死死壓住,重得猶如石磨;惡少連忙懺悔,那蓮花才飛回神像手中,兩人定睛一看,原本泥塑的花朵,竟成了一柄滴著露水的真蓮蓬,這才心悅誠服,從此洗心革面,踏實地從挑夫做起。
八仙各有法寶,何仙姑手中之花,寓意為「手持蓮花不染塵」,有修身養性之寄託。至於故事中的蓮花為何變成蓮蓬呢?花是因,蓮蓬是果,有因必有果,仁因出善果,想來是仙人的提點吧!倘若想收穫美好的人生,應當從日常生活做起,慎重地對待每個念頭,有過則改,做出正確的選擇,將生命修持成一朵盛開的花。
莫因惡小而為之 從前有位精進的修行人,某次他在林間散步,聞到了陣陣清香,原來前方是一座蓮花池,他著迷地吸了一大口,突然自空中傳來一個聲音,說:「你怎麼可以擅自聞我的蓮花清香呢?」
修行人自覺只是聞了花香,沒那麼嚴重,此時空中又傳來責備:「我是看管這片蓮花池的神,你這個修行人,不努力精進就算了,竟然還產生了享受的貪念,沉迷於花香之中!」於是,修行人就慚愧地向蓮花池神道歉了。
此時又來了一個魯莽的年輕人,把所有花都摘走,說是要拿去賣錢,還清賭債。修行人目睹這一幕,忿忿不平:「我剛才只聞一點香味,您就指責我,那人把蓮花都採光了,您怎麼反倒原諒他了?」
蓮花池神說:「正因為你平日精進,像一塊潔淨的白布,雖然只犯了一點點錯,也像白布上面有汙點,所以馬上糾正你。至於剛才那個年輕人,早就如同黑布,他今天犯錯,就像黑布上面蘸了墨汁,看不出所以然,再指正他也難有成果了。」
修行人這才體會,過去的修行並沒有浪費,好在往日勤修心田,心靈很乾淨。天神馬上善意地提醒,讓自己有改過的機會,因而歡喜起來。 |
至聖至潔的精神世界
佛家稱蓮花「聖潔莊嚴」,在佛教的宇宙觀裡,蓮花瓣是個層層疊疊的世界,佛語「華藏」,華指的是蓮花,而藏是蓮花包含種子之處,一切居於「蓮華」之中;《阿彌陀佛經》中記載極樂世界的人民都由蓮所化生,故此處又稱「蓮邦」。
清淨無染的白蓮,常在禪詩中用以比喻清淨的本性,如白居易有詩云:「似彼白蓮花,在水不著水。」前言所引詩句則描寫蓮葉上的露珠秉性如一,不管是在葉面上,還是隨風翻覆入水,都不改其性。至於「青蓮」一詞,青蓮花瓣細長,青白分明,常被比喻為佛眼,或代稱佛寺、佛家用品,也因其諧音與「清廉」諧音,可比喻為官清正;還有一說青蓮非蓮,是「優曇婆羅花」,來自西域,不染塵埃,是故李白自號「青蓮居士」,有「戒得長天秋月明,心如世上青蓮色」的詩句,青蓮色可不是青綠色,而是紫中偏藍的淺紫色。
中國文人向來敬蓮花「出汙泥而不染」的傲骨與韌性,並將其視作潔靜、優美的精神世界。南宋詞人陸游《劍南詩稿》提到,曾夢見一位故人,故人自稱是專管蓮花的「蓮花博士」,如今即將離開,請陸游代為照顧花兒,將以美酒答謝;多年後陸游病重,朦朧間入夢,他快意地走在蓮花中,碧葉如浪輕拍,而香氣沁人。
花開見性 「花現」自己
蓮的象徵體系龐大,清澈的水面、盛放的花瓣、自我清淨的蓮葉、中空的藕節、苦味的蓮實、深處的淤泥,就連枯萎的花也別有深意,幾枝或折或立的莖桿,便勾勒出蒼勁不屈的形象;它是佛教的菩提心,是道家崇尚的清淨淡泊,亦是儒教「既入世又出世」的君子之行,還具豐饒、生命的意象,及堅強的女性力量。
其豐富的文化意涵與精神價值,確實是「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如來」,值得我們不斷探索、學習,力求品德的修養與心靈的昇華;縱然生活紛紛擾擾,願大家都能掙脫「淤泥」之束縛,破水而出,「花」現美好的自己,於人間亭亭玉立,也為人吹送十里清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