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3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綠荷紅菡萏

江南可採蓮,蓮葉何田田,魚戲蓮葉間。

魚戲蓮葉東,魚戲蓮葉西,

魚戲蓮葉南,魚戲蓮葉北。

       -漢‧樂府〈江南〉
 

在這首樂府詩中,運用輕快簡潔的語句、反覆詠歎的曲調,生動地描繪出年輕男女在池塘中採蓮的情景。蓮葉的碧綠茂盛、蓮花的鮮豔欲滴,構成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,它們所吸引的不只是人,還有池中游來游去的魚群,彷彿正在嬉戲一般,一會在東、一會在西……觀者從字裡行間就能建構出一場即時影像,盡顯夏季蓮池的歡愉熱鬧氣氛。

 

民間歌謠的吟唱,如實呈現了蓮與人類生活的關聯性。為何會採蓮?其實除了欣賞蓮花之外,還為了蓮子、蓮藕、蓮蓬可食,而蓮葉能用作包裹材料,蓮可說兼具美觀與實用的雙重價值,真是渾身是寶。不過,若回歸蓮的本身,它究竟是什麼樣的植物?又有何特性?且待我們揭開它的面紗。

菡萏待放 芙蓉美豔
 

自古以來,「蓮」就是中國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植物,因此它的名稱非常多,芙蕖(ㄈㄨˊ ㄑㄩˊ)、芙蓉、菡萏(ㄏㄢˋ ㄉㄢˋ)、荷……都是其古名或別稱。

 

在東漢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中提到:「蓮,扶渠(即芙蕖)之實也。」可知「蓮」本用來稱呼芙蕖的子實,即蓮子。而《說文解字》還進一步解釋:䓿

蓮子不腐 千年重生
 

歷經億萬年的演變,蓮科家族沒落了,但蓮這個物種卻依然十分繁盛。從一萬二千年前進入間冰期以來,地球氣候回暖,蓮也取得重新發展的機會,而廣泛分布於南亞、東南亞及東亞的溫和溼潤地區,並成為當地人類文明的重要代表植物。

 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蓮的生長、發育雖然不耐乾旱與嚴寒,可是卻演化出非常神奇的生存機制,即蓮子在休眠上千年之後,仍然可以發芽。

 

西元二○一七年,江蘇的南京市政府在清除秦淮河淤泥時,發現十餘顆深埋土中的蓮子,經化驗後確定,原來它們是在北宋初年結成的,距今大約已一千年了。二○一九年,這批蓮子送到浙江的麗水市博物館,經由研究人員切破種皮後種下,其中六顆蓮子先後於二○二二年及二○二三年發芽,並能開花、結實,堪稱是跨越千年的奇蹟。

 

同樣是二○一七年,北京的考古學家在圓明園遺址中挖出十一顆一百多年前的古蓮子,交由研究人員培育,兩年後重新綻放在圓明園的蓮池中,為歷史再一次作了見證。

 

其實,前述二例並非罕見。明末清初的史學家-談遷,便曾在《北游錄.紀聞上》寫道:「趙州寧晉縣有石蓮子,皆埋土中,不知年代。居民掘土,往往得之有數斛者。狀如鐵石,肉芳香不枯,投水中即生蓮。」趙州在今河北的中南部,屬黃河泛濫區域。很可能談遷所見之古蓮子,為久遠以前某次黃河大水淹沒了該地的蓮池,導致眾多蓮子深埋泥土中,日後才又被人挖出。或許就是蓮子這般超凡的休眠力,讓蓮能挺過自然環境的巨大變動,而在災變過去之後,重現生機。

一字之差 各有歸屬
 

說到蓮,便不得不提及另一類和它難分軒輊的植物,那就是多了一個字的「睡蓮」。

 

睡蓮別名「子午蓮」,是因為它的花形和蓮非常近似,而花瓣會在午後舒展、夜間閉合,或是凌晨舒展、午後閉合,彷彿睡眠一般,於是以此特性相稱。清朝藥學家趙學敏在《本草綱目拾遺.花部.子午蓮》中提到:「今浙人呼為『子午』,較荷而小,缺口不圓,入夏開白花,午開子斂、子開午斂,故名。」即可知其習性及名稱緣由。

 

由於蓮和睡蓮的花實在太相像了,自古以來,人類對它們便有著「剪不斷、理還亂」的迷思,而最大的混淆就發生在生物學上的歸屬。 從十八世紀歐洲科學家發展出生物分類系統以來,便以外形及習性的相似程度來為生物分類。由於蓮並不產於歐洲,而歐洲原本只有睡蓮,因此這些科學家很自然就把蓮歸為睡蓮科的一屬,這樣的認知持續了將近二百年。

 

西元一九八一年時,美國植物學家亞瑟‧約翰‧克朗奎斯特(Arthur John Cronquist)注意到蓮與睡蓮其實有很大的差別,例如:蓮有蓮蓬及蓮藕,但睡蓮則無,於是在其論著《有花植物的綜合分類系統》(An Integrat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)一書中,首度將蓮獨立為一科,卻還是歸類於睡蓮目。在這樣的觀點之下,雖然認為蓮與睡蓮不是同一類群,但認為它們有同樣的始祖。

 

隨著人類對於基因及演化的研究愈來愈深入,生物分類方式漸漸揚棄了單憑外表就「亂認親戚」的謬誤。經由國際植物學家團體「被子植物種系發生學組」(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)多年分析基因之後,二○○三年在《被子植物種系發生學組分類法(修訂版)》(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II System)發表了研究結果,而將蓮科另行歸入山龍眼目,因為蓮科與山龍眼科才有基因及演化上的關聯。

 

蓮與睡蓮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相似性,這是「趨同演化」的結果,也就是原本不同類的生物,由於生存於類似環境,便演化出相像的生理結構或機能,以適應該環境,而彼此的血緣或基因卻並不相近。例如:鳥和蝙蝠都有翅膀可飛行、魚和鯨豚都有鰭肢可游泳,但牠們完全不是「親戚」。

 

不過若從演化史來看,兩者雖無「血緣之親」,但卻是「好同學」。睡蓮科植物也是早期的開花植物,目前發現最早之睡蓮科化石已有一億三千萬年的歷史,同樣是白堊紀前期,其實睡蓮科還比蓮科早出現於地球。

 

如此看來,既然它們都當了億萬年的同學,一起歷經過地球的各種風火雷電、冰霜雨露,那麼自然會有近似的發展,也難怪身為後生晚輩的人類常將它們混為一談了。
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