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2期

【旅讀視界】

用鏡頭述說生態故事

跟著好書去旅行,邀請專家職人引路,
為我們拓展多元視野,看見世界的豐美。

攝影,是指使用專門設備來記錄影像,而從事攝影工作或擅長攝影的人,一般泛稱為「攝影師」,又可分為以照相機為器材、進行靜態攝影的「平面攝影師」,和以攝影機為器材、進行動態攝影的「影片攝影師」。

感受天地萬物的脈動

根據目的、器材與被攝對象的不同,攝影的類別十分多元,每位攝影師也各有所長,例如有些攝影師,長期關注特定地域的自然風光,或是某一物種的生存繁衍,甚至不惜深入祕境、潛進深海、蹲點久候,只為了與天地萬物一同呼吸脈動,他們就是「自然生態攝影師」。

 

除了攝影技巧與美感外,自然生態攝影師如果偏重生態主題,還必須掌握生態系特徵、食物鏈、共生關係、物種名稱與習性等豐富知識,方能拍攝出具備生態內涵的影像,透過鏡頭,忠實述說自然環境與野生動植物之間的動人故事。

 

歷來有許多備受肯定的自然生態攝影師,舉例來說,美國的安塞爾.亞當斯,以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風景照聞名於世;又如日本的星野道夫,其重要題材為美國阿拉斯加州的生態,以及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熊;而詹姆斯.艾爾德里德則是服務於英國廣播公司的「攀樹人」,借助尼龍繩等工具,攀至數十公尺高的樹梢完成拍攝任務,讓觀眾能從樹冠層的嶄新視角,欣賞大自然的壯闊與豐饒。

 

和鯨豚相遇,自是有緣

在臺灣,金磊是首位專注於拍攝鯨豚的攝影師,他從花東海域的水上影像開始,為了熟悉活動於不同海域的鯨豚種類,前往世界各地下水拍攝鯨豚,磨鍊出深厚的水下拍攝技能與心法,近年又返回臺灣,持續記錄海洋生態。

 

他的《鯨豚記》一書,以真誠質樸的文字自述心路歷程,並搭配兩百多幅珍貴的鯨豚照片,實為二十多年來從事生態攝影的心血結晶。書中如此寫道:

想在水中靠近鯨魚,往往只有趁著牠們上來換氣的那段時間……只要一觀察到牠們即將上浮換氣的徵兆,我整個人就像突然被電到一般,瞬間從漂浮在海面上的悠哉模式進入到隨時準備拍攝的預備狀態……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慢慢由小變大的鯨魚身軀,不放過任何動作來預測可能的上浮路線。隨著路徑愈來愈明確,蛙鞋也從原本只是微微地擺動,逐漸加速為奮力地衝刺,希望能夠在牠到達水面換氣的同時,我也能夠在最好的角度按下快門。

 

抓住與鯨豚相遇的一瞬間著實不易,這段文字也讓讀者深深感受到,自然生態攝影師對理想的熱情與堅持。

│臺灣海域常見鯨豚行為│


躍身擊浪:鯨豚躍出水面後,藉由身體落下與水面撞擊而製造大量水花,依身體躍出水面部位和程度不同,又細分為躍身擊浪、背擊浪、頭擊浪、側身擊浪等。

空中旋轉:「飛旋海豚」常躍出海面,以身體為縱軸做中心旋轉,最高紀錄能夠旋轉七圈半。這個動作可能是在玩耍,也可能是為了向同伴傳遞相對位置。

豚游:海豚會藉由連續往前跳躍至空中而達到快速移動的目的,當整個群體數十至數百隻皆呈現豚游的狀態,水域如同煮沸的開水般熱鬧,常見如「弗氏海豚」。

浮窺:鯨豚將頭部以垂直的方式浮出水面,窺看周圍環境的狀態。「花紋海豚」、「領航鯨」、「抹香鯨」都有此行為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