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2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問心行善 廣種福田

幸福與否由心定,心好行善福自臨。

         -行天宮平安心語
 

每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,就必須面對許多未知的挑戰,有時會因為遭逢困難、阻礙而感到茫然,甚至懷憂喪志。人人無不希望自己的命途能一帆風順,不過命運的好壞與名利權位無關,純粹在於心性、道德與智慧的提升,如同「一簞食、一瓢飲、在陋巷」的顏回,別人不堪其憂的生活,可是他依舊不改樂道的志趣,這樣的境界也就是 玄空師父所開示「萬般由心」的諦理。

 

人類能成為地球上最具有靈性的生物,就是因為我們有顆明覺的心靈主導著言行舉止,誠如《司命真君靈寶真經》所言:「人為萬物靈,心為一身主。」我們透過聰慧的心靈見識世間百態,故能異於其他生物,懂得分辨是非善惡,並進一步可以修養品格,時時行善,耕耘福田,累積道德資糧。這樣的體認來自於對人生際遇的領悟,從而提升自己成為一個良善的人,創造出福慧雙全的生命運途。

 

不過,要如何將道德的良善種子深植在「心田」裡,而培育出洋溢著平安與喜樂的幸福花園呢?以下就讓我們以反省、改過、行善、服務、人倫五者作為起點,期許自己走上廣結善緣、行善積福的康莊大道。

反省是止惡良方
 

總要時常口問心,倘若於心有愧者,

斯時即刻存懺悔,悔罪自然萬罪消。

       -《玉皇上帝消劫真經》
 

孔夫子的學生曾參,以孝著稱,被後世尊為「宗聖」;在《論語.學而》中記載了他所提出的「三省」:「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指出我們每日都必須提醒自己做事是否忠誠盡力?與人相交是否違背信用?師長教誨的道理是否經常複習?這三件事,其實體現了兩個層次的反省:一是修己,二是對人。待人要誠信,做事要盡心盡力,乃是為人的基本道德;而以此基本道德勉勵自我,終其一生澈底實踐,就是日積月累的修行之功。

 

玄空師父對於「三省」,也有獨到的見解,提出「結算道德生意」的概念:「你我一日三省吾身,就好像生意人算帳一樣,每天也來結算一下道德,有錯就趕快改,若賺到道德,不但今生平安,回去陰間也平安,下輩子更加平安。」每日計算道德,就像生意人每日結帳一樣,做生意必須賺錢,才有持續經營的可能;培養道德也要像做生意一樣謹慎,必須日積月累,才能見到功效。

 

道德就如同房屋的地基,是做人的根本,沒有地基,不能蓋房子,而沒有道德,如何能待人處世?唯有去除惡念,讓道德基礎穩厚,人生才有真正的平安與幸福。

 

知錯能改是大善
 

青天不加悔罪人,改卻前非便無過,無過之人吉祥增。

               -《孚佑帝君大洞真經》

我們都是一介凡夫,在人生的旅途中,難免有時因心念偏差或疏忽而做錯事。這就像我們無意間說錯了話,傷害別人;眼睛看偏了,使出壞心眼;耳朵聽錯了,攪和而生事端。假使發生了這樣的過錯,我們是否可以修正,避免再做出相同的事呢?

 

其實關鍵就在於當事人能不能省悟悔改,勇於承擔過錯。這些過錯,彷彿是心靈角落的蜘蛛網,如果我們不去清除它,只會累積更多的灰塵汙垢,唯有澈底清理,才能重現原有的美麗。在《春秋左氏傳‧宣公二年》中就提到:「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 玄空師父對此也加以詮釋:「如同子女若愛賭博、愛花天酒地,傷了父母的心,一旦改過自新,父母還是會疼惜的。同樣地,改過遷善的人, 恩主公會以種種的方式替他消災解禍,事事得到平安。

 

所以,如果我們能時時省察自己的一言一行,為人處事就不敢不公正合理,同時也會遵循良心道德。如此知錯能改,就像布上一層塵埃的鏡子,擦乾淨便又光可鑑人。因此人不怕犯錯,只要知過能改,上天也會給我們重生的機會。

莫因善小而不為
 

勿謂善小而不做,勿謂惡小而可行;

天網恢恢分曲直,神靈赫赫定虧盈。

       -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

度和精神去處理,然而心地的善惡卻沒有這樣的區別。凡事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而成,猶如財富是一點一滴積存起來的,勤勞節儉才能有多餘的金錢,而道德的培養也是如此。

 

許多人可能誤以為人要做大事、講大德,所以不顧小節,平時常犯一些小毛病、小錯事,也不以為意。其實對於品德而言,這些小錯誤日積月累,長久下來將形成大惡。反之,如果我們能時時刻刻注意檢點生活上的小節,不說長道短、不推諉卸責,如此持之以恆,就能趨善而行,那麼生活平安、身心康泰,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功。

 

所以,憑良心、從小處行善修德,便是積存好命的根源,誠如 玄空師父所言:「做事、看人、說話、聽話對得起天理良心,將得以吸收到天地間的道德之氣,道德之氣是浩然正氣,如此,忠孝廉節,明達事理,方得了悟人生。
 

推己及人服務心
 

時時行方便,念念積陰功。

       -《岳武穆王敦倫真經》

人是群體的動物,小至家庭、大至國家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會彼此影響。如果我們能將心比心,多為別人設身處地著想,不僅是為自己增添福報,也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祥和。

 

在行天宮中,常可見到一群穿著青天色道衣的志工,舉止安詳,一臉和氣,總是讓人留下美好的深刻印象。這些宗教志工便是効勞生,都是因為感念 恩主公的護佑,而發心來行天宮「替人做事、利人方便」,他們推己及人的服務精神,綻放出生命的光與熱,也發揚了人性中的真善美。

 

如同 玄空師父不計個人資產,以十二年心血,超前進度,建成行天宮三座聖廟,讓世人有進道修業的殿堂。師父曾說:「如果我一個人辛苦,社會、後代能平安幸福的話,那麼就應該去做;如果個人吃苦,能求得祖先安慰、父母康泰、子媳幸福、夫婿平安,就值得去做了,千萬不能因為辛苦就不肯做。

 

人生在世的成就,不是一己的榮耀或富貴,而是將本身所得,例如:愛心、知識、技能或理念等,分享給周遭的人;或將善心善行推展至人群中,以德業感召大眾。就如同 玄空師父苦心孤詣的精神,讓後人永遠景仰,也是吾輩學習的典範。

八德五倫好補藥
 

孝弟忠信人之本,禮義廉恥人之根。

爾能聽帝行善事,定有祥雲足下騰。

       -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

修心進德,是每個人一生所追尋的大目標。待人處世若能準備好道德,就是為往後的人生鋪下平安幸福的大道。

 

玄空師父曾將「孝弟忠信禮義廉恥」作為立身處世的道德準則,認為「若能修得到這八種美德,心境就會清淨平和,對世間事物覺悟勘透了,不爭名利、不貪財色,如此,與同事無所爭,家庭不會起風波,朋友不會不和睦,人人平安、家家平安。八德是我們的養德之路,是我們的做人之道,所以說『八德』是大補藥,是真正的八大珍寶!

 

在修養八德之外, 玄空師父更進一步提出「小補藥」的說法,也就是「君仁臣忠、父慈子孝、夫賢婦慧、兄友弟恭、朋良友益」五倫。現代雖然是民主時代,沒有君主,但在工作職場中,仍有上司與部屬的關係,在上位者能實行合情合理的仁道,在下位者能盡忠職守,便是現代的君臣人倫。而其餘的親子、夫妻、手足、朋友四倫,更是我們日常的人際關係。如能以「八德」的良知良能來實踐五倫,自然我們的身心安樂,不僅營造出幸福的家庭,更能讓社會祥和。

 

平安之道在問心

在行天宮台北本宮的洗手室,懸掛了一幅「問心」鏡匾,右邊是「(紅)心,福、祿、壽」,左邊是「(黑)心,貧、病、苦」,希望來參拜的信眾,能夠經常反省,思考自己有無做錯事?如有過錯就要趕快改過,改過自新做好人,同時多多行善,發揚服務大眾的精神,實踐五倫八德於人群,這就是「存心敬神」的信仰理念,以及「問心做事」的處世智慧。

 

「問心」鏡匾提醒了我們,其實平安之道不假外求,只要持續修養品德,努力耕耘心田,時時以正直、慈悲等養分來澆灌,並以反省、懺悔去除貪瞋癡等雜草,便能不斷向上提升自我,創造好命好運。期許人人都能耕耘出一片綠油油的茂盛「福田」,收穫美善福慧、和樂圓滿的平安人生。            
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