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33期

【小物大器】

顏料 為生活增添色彩

顏料,指能使物體染上顏色的物質,分可溶性、不可溶性,也分為無機和有機。無機顏料通常指礦物,如紅土、雄黃,而有機顏料則取自植物、動物,比如胭脂蟲或藤黃等,近代則多了人工合成的顏料;可應用於化妝品、美術、油墨、陶瓷、塑料、橡膠等。

歷史「顏」革
 

石器時代,人類已知在洞穴上繪畫,他們取生活中的材料做色粉,如高度含鐵的土壤或燃燒過的煤灰,但光有色粉是不夠的,還需要膠狀物來調和、黏著,比如動物脂肪。約莫四千年前,古埃及人發現了許多礦物原料,如用孔雀石研磨綠色,用雄黃製成紅色,還發明了最早的合成顏料,也擅長製作玻璃與紡織品的染料;羅馬人大致承繼埃及人的技術,他們首先使用鉛白作畫,還以汞與硫磺加工製成人工辰砂,取代了硃砂。

 

文藝復興時期,顏料作坊開始懂得利用有色土壤,在此之前,繪畫用的棕土色都是由紅、黑色調和出來,也在此時發現了從青金石(lapis lazuli)析取紺青的方法。十七世紀初,拜工業化與現代化學進步所賜,顏料量產為商品,也因為貿易擴張的緣故,色粉取得愈來愈容易;十九世紀之後,因各種新元素的獨立,人工色粉的種類增加,如在天然礦物色粉中加入醋酸鉛或硝酸鉛,就能製造出不同的色調;之後焦油蒸餾所分離出的化學物、鈦元素的出現……都為顏料發展「增色」許多。

奇葩調色盤
 

軼事。如紫色是君權的象徵,古時候需要兩千多顆的骨螺才能取出一克的黏液,再經過複雜的工序,才染得出尊貴無匹的「骨螺紫」,唯皇親國戚能穿上;但以尿液發酵,加上腐敗的螺,染出來的色澤雖美,想像起來,似乎總有說不上的違和感。更匪夷所思的是,在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間,歐洲曾風行「木乃伊棕」,就是將木乃伊磨粉入畫,當時畫家認為這種顏料很適合描繪陰影;也令人感慨,埃及人追求「永生」,最終竟是在藝術上「不朽」,並留下一抹深沉的色彩。

 

還有,創作者的敏感、執著,真是「天賦異稟」嗎?有藝術史學家提出,畫家的病痛很可能是顏料造成。比如梵谷,有人說他太愛用鉻黃色,造成了鉛中毒,以致出現精神渙散、沮喪等現象,其他如莫內、哥雅、卡拉瓦喬都被懷疑受鉛毒之害。所幸現代已有無毒顏料,繪者大可盡情揮灑,不用再擔心「為藝術犧牲」了。

 

協調配色 美麗人生
 

韓國演員、畫家河正宇在隨筆中寫道:「最重要的不是決定用什麼顏色,而是要用哪些顏色『搭配』。藉由『配色』,可以補強顏色的短處,也能創造出超乎預期的互補效果。」天性如紅色般充滿活力,也要以黑色的沉穩來平衡,更莫忘潔白的初心;用色構圖,一如處世,我們若懂得知己知彼,以及合作協調,便能使人生更加豐富、精彩。  

三分鐘DIY 寶寶手指畫無毒顏料

 

配方

糖3湯匙、鹽半湯匙、澱粉半湯匙(如玉米粉、地瓜粉、蓮藕粉等)、麵粉1量杯、過濾水1量杯、天然植物萃取色素粉1小匙

*1湯匙=15ml;1量杯=120ml;1小匙=5ml

 

作法

  1. 將糖、鹽、澱粉、麵粉過篩,混合均勻,將過濾水倒入,製成麵糊。
     
  2. 小火加熱十五秒,一邊加熱一邊攪拌。
     
  3. 準備容器,將麵糊分成四等分,分別加入不同顏色的色素粉調配,完成!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