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32期

【孩子讀經典故事】
不求名位的諸葛武侯

 

讓經典不再晦澀難懂,讓孩子能輕輕鬆鬆地閱讀圖文故事,
不自覺地走進一個又一個歷史風景,認識一位又一位歷史人物。

經典故事


三國時代,先主劉備想要挽救天下百姓,復興漢室,所以非常渴望找到有才能的人來輔佐。當時有人告訴他,臥龍崗上有位奇才-孔明先生,也就是後世所稱的「武侯諸葛亮」。

 

劉先主一聽到有好的人才,非常高興,便立刻前往拜訪。沒想到前兩次都撲空,直到第三次,才終於見到了諸葛武侯。因為劉先主謙虛、誠懇的態度,和「三顧茅廬」一心尋求賢才的精神,讓諸葛武侯非常感動,決定追隨劉先主。

後來,諸葛武侯運用智慧,克服許多難關,終於成功協助劉先主建立蜀漢;並擔任丞相,為復興漢室拚盡全力。

 

多年後,劉先主因長期過度勞累而生病去世。他在去世前對諸葛武侯說:「以丞相的德行和智慧,一定能夠實踐我的託付,復興漢室、安定國家。如果我的兒子阿斗能體念我們蜀漢的天下得來不易,還肯爭氣的話,你就對他多加教導;但如果他不肯振作,那就由你取而代之……」

 

諸葛武侯聽了,忍不住流下了眼淚:「陛下對我的情義和恩惠,我始終牢牢記在心中!我一定會全心全力輔佐少主,報效朝廷!」

 

劉先主去世後,諸葛武侯做好臣子的本分,盡心輔佐後主劉禪,並且制定了完善的禮法制度,整頓軍隊,發展經濟,強化治安,讓道德風氣變得更好。而諸葛武侯在統帥軍隊時,賞罰分明,言出必行,也非常體恤將士的勞苦,深得士兵的擁護。

 

後來,諸葛武侯在五十四歲那一年,親自率兵北伐曹魏時,不幸生了一場大病,最後病逝軍中,讓歷代的英雄、忠臣、賢士,都忍不住為之感嘆惋惜;而諸葛武侯守信重義的精神,以及不辭辛勞完成使命的態度,至今仍為人所稱頌。

來學成語
 

三顧茅廬 劉先主一連三次,專程拜訪諸葛武侯。後用來比喻,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、拜訪。


取而代之 取代他人的地位。


賞罰分明 有功則賞,有罪便罰,公正嚴格、清清楚楚。


言出必行 說出的話一定做到。形容有信用、守承諾。

原典欣賞
 

武侯只緣忠義。
                -《明聖經》
 

武侯諸葛亮盡忠行義,鞠躬盡瘁地輔佐先主劉備及後主劉禪,從未僭越君臣的分際。

.諸葛亮,字孔明,號臥龍,在世時受封武鄉侯, 死後追諡忠武侯。

閱讀思考

諸葛武侯為了完成劉先主的託付和復興漢室的目標,一生信守承諾,全力以赴。

 

當我們接受了別人的委託,可能是擔任班級幹部,參加比賽,或是做家人的小幫手協助做家事時,不可以偷懶、不能推卸責任,而是要盡自己最大的力量,努力完成任務。如此,才對得起他人的信任和自己的良心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