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信眾見證】
勤耕心田 福慧相隨
◎ 體悟正信 遵奉聖語
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云:「男女遵奉聖語,遇難帝自降臨。」若能奉行 關聖帝君五倫八德的教誨,當遇到危難時, 關聖帝君自會降臨,為我們消災解厄。
汪女士的母親有天不慎跌倒,以致髖關節受傷,緊急送往醫院,經詳細檢查評估後,醫師建議盡快開刀治療。由於母親已高齡九十六歲,接受手術的風險較大,因此汪女士深感擔憂,連忙來到行天宮台北本宮,祈求母親安度難關、健康平安,並為母親登記參加祭關限,在 恩主公的護佑及醫護人員的努力下,手術果真順利成功。
然而,汪母術後復原情況不佳,有時還會陷入意識模糊的狀態,甚至認不出隨侍在側的親人,只能持續住院觀察治療,汪女士看在眼裡,內心萬般難受,於是她又來到廟裡,替母親登記參加祭元辰,以期元辰光彩、理智清明,並且恭請敬茶讓母親飲用。在 恩主公冥冥之中的指引下,醫療團隊找到了適合汪母的醫療方式,經積極治療,汪母的病情一日比一日好轉,神智也逐漸恢復,當母親終於認得自己時,汪女士不禁欣喜萬分!
汪母康復出院後,又休養了一段時日,如今已回到往日的生活,每天恭誦「 恩主公祖」聖號超過萬遍,全家人的信仰也更加虔誠堅定。汪女士表示, 關聖帝君是正神,引領信眾走在正道上,平日若能遵從聖神仙佛的教誨,盡本分,做善事,那麼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,只要誠心誠意來求 恩主公,所祈所願沒有不應驗的。
今年五月,汪女士家族的四代子孫齊聚一堂,歡度母親節。汪女士說:「媽媽看到孩子、孫子、曾孫全都回來了,笑得合不攏嘴,大家和樂融融,真的好幸福,萬分感激 恩主公,一直護佑著媽媽和我們全家人,感恩再感恩!」
◎ 苦盡甘來 虔誦經典
「唯有恭誦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的時候,我的心才能真正平靜下來。」郭女士如是說。
郭女士早年的生活非常艱苦,靠著做粗工承擔家計,婚後還要侍奉公婆、照顧孩子,著實忙碌不堪。每當快要承受不住壓力時,她一定會抽空來到行天宮台北本宮參拜,對於 恩主公的堅定信仰,就是她最重要的精神支柱。
等到幾個孩子都長大成人,擁有穩定的工作和美滿的家庭,郭女士總算可以卸下生活的重擔,苦盡甘來了。退休之後,識字不多的郭女士開始學經,請子女教她誦念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的字字句句,並且報名參加行天宮玄空紀念學院的讀經班、抄經班,認真學習了一段時日,終於能夠流暢地恭誦整部經典。
郭女士表示:「讀經,讓我更加親近神明,獲得內心的寧靜祥和。」期盼大家也都能虔誦經典,並將經書所開示的義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相信必能蒙受神明護佑,心平身安,福慧圓滿。
◎ 闔家敬神 幸福融洽
徐女士一家人都是 恩主公的契孫,她也定期至行天宮台北本宮,為親人祭星補運。她說:「有幸常來行天宮這樣的清淨道場參拜,就是一種福報。」
徐女士是位單親媽媽,從事清潔工作,含辛茹苦將三個孩子拉拔長大,在 恩主公的護佑下,子女都很孝順貼心,也各自成家立業,過著幸福融洽的生活。
她的小兒子、媳婦從事寵物飼料方面的工作,後來自行創業,夫妻倆勤奮努力、齊心打拚,而且極為重視產品品質,採用最好的配方,贏得了許多顧客的信賴,然而,隨著營運蒸蒸日上,需要更大的辦公空間,卻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地方,為此深感苦惱。
瞭解小兒子遇到的問題後,徐女士也不知該如何是好,只能來到廟裡,懇求 恩主公庇佑孩子事業順遂,過沒多久,小兒子就在住處附近,找到了符合需求的辦公室。
徐女士叮囑小兒子,應該要親自到廟裡拜謝 恩主公,但當時媳婦沒有宗教信仰,因此徐女士並不強求。沒想到後來小兒子告訴徐女士說,媳婦不僅一起前來叩謝聖恩,從此也成為 恩主公的虔誠信徒,令徐女士深感欣慰。
有一天,徐女士毫無來由地感到心神不寧,她相信這是 恩主公在提醒她,多加留意身邊的狀況,結果當天騎機車經過一個路口時,有輛闖紅燈的汽車高速駛來,由於她保持警覺,緊急煞車,這才避免了災禍發生;她也曾因血壓突然升高,遲遲無法降至正常值,住院觀察治療十多天,承蒙聖恩眷佑,終於平平安安地痊癒出院。徐女士表示:「 恩主公就是如此慈悲、靈感!」
◎ 孝親敬長 行善奉獻
「遵從聖神仙佛的教誨,孝順長輩、關懷家人,行有餘力則要懂得行善助人、服務奉獻,自然能夠累積福德。」這是賴女士長年信仰 恩主公的深切感悟。及受
賴女士的公公、婆婆,均已九十多歲了,每天精神奕奕,身體還很硬朗,看不出實已年屆九旬。賴女士說:「照顧父母長輩,最重要的就是專心陪伴,以及順承他們的心意,如果他們心情好,身體也會跟著變好。」
不過,其實公公罹患了肝癌,幸好經多次化療,病情已經獲得控制,只需定期追蹤即可;前一陣子,公公又跌倒受傷,醫師不建議開刀,於是公公積極復健,過了五個多月,行動力逐漸恢復,如今已無大礙,能夠正常行走了。賴女士相信,這一切都是 恩主公的慈悲護佑所致,因此打從心底深深感恩。
平日除了在家陪伴親人外,賴女士也加入行天宮公益志工的大家庭,認真做事,無私付出,為社會的祥和美好貢獻一份心力。她說:「我們是個大家庭,親人之間相處融洽、互相照應,我沒有後顧之憂,才有這個福分來服務,真的很感激 恩主公對我們全家人的關照與疼惜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