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1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啟蒙讀物 點燃明燈

教子孫,子孫賢良萬倍金。
      
-《玉皇上帝消劫真經》
 

在成長的道路上,一本本優良讀物,就像是一盞盞點燃知識、指引正途的明燈,陪伴著我們,從稚嫩懵懂的孩童,蛻變為成熟明理的大人。

 

為人父母者,應為子女挑選適合的好書,親子相伴共讀,自然能夠栽培出品格端正、學養豐富的好孩子,長大後做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,那麼無形中累積的道德福報,相較於留給下一代有形的財產,更具意義與價值。

蒙以養正-傳統啟蒙教材
 

那麼,父母該為孩子選擇什麼書呢?其實中國傳統有許多啟蒙讀物,直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,仍是適合父母、孩子一起閱讀的好書。

 

中國素來重視童蒙教育,誠如古代典籍《易經蒙卦》所云:「蒙以養正,聖功也。」在教育方面,意思是說:「孩童在懵懂無知的階段,就要引導他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、言語行為,這是聖賢的偉大功業。」認為聖賢立教之要義,在於培育兒童具備良善端正的品格。於是自商朝、周朝以來,從官方到民間,童蒙教育逐漸興起,專供兒童學習的讀物也應運而生。

 

早期以識字為主

《史籀篇》相傳由周宣王時的史官所作,為中國最早的字書之一,可能是周代史官教導學童識字的教材。

 

《倉頡篇》,又名《蒼頡篇》,作者為秦朝丞相-李斯,是秦始皇併吞六國後為了統一文字,將大篆省改作小篆的字書,類似的著作另有趙高《爰歷篇》與胡毋敬《博學篇》。

 

西漢時期,官方極為關注童蒙教育,因此學者編寫了不少識字書,諸如司馬相如《凡將篇》、史游《急就篇》(又名《急就章》)與李長《元尚篇》等,其中的《急就篇》在漢朝至魏晉南北朝這段期間,是普遍採用的識字課文。

 

融合知識與教化

自南北朝以降,童蒙讀物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例如:南北朝的《千字文》,唐朝的《蒙求》,宋朝的《三字經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童蒙訓》、《千家詩》,元朝的《左氏蒙求》,明朝的《幼學瓊林》、《訓蒙大意》,清朝的《弟子規》等。

 

千百年來,這些教材以淺顯易懂的文字,融合了語文教育、知識傳承、道德教化及生活禮儀,引導無數孩子成長茁壯,迎向燦爛未來。

 

三、百、千-童蒙讀物經典
 

在眾多傳統啟蒙教材中,《三字經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尤為重要,合稱為「三、百、千」,亦有加上《千家詩》的「三、百、千、千」之說。

 

雖然《千字文》成書時間最早,但因難度較高,所以次序排在最後。明代理學家呂坤曾言:「初入社學八歲以下者,先讀《三字經》以習見聞,讀《百家姓》以俟(音ㄙ,等待)日用,讀《千字文》以明義理。」指出先讀《三字經》以增廣見聞,次讀《百家姓》瞭解日常會用到的常識,最後讀《千字文》來明白事理,說明了「三、百、千」的教學意義與閱讀順序。

 

「三、百、千」和所有啟蒙教材相同,具備了幫助兒童識字的基本功能;再者,它們皆以韻文寫成,讓兒童在富有韻律感的朗讀中,自然而然地將課文背誦下來。對於現代的孩子而言,「三、百、千」只要加上適當的註解和說明,依然是極佳的啟蒙讀物。

 

《三字經》

誰是《三字經》的原作者?歷來眾說紛紜,最常見的說法當屬南宋的王應麟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此書在不同朝代皆有所修訂,距今最近的重要版本,是清末民初學者章太炎(後改名為章炳麟)於西元一九二八年所編的《重訂三字經》。

 

《三字經》編排為三字一句,故名之,原則上二句一韻,押韻規律。歷代版本句數、字數均不同,最古本約三百五十多句、一千零六十多字;而《重訂三字經》則約五百三十多句、一千五百九十多字。

 

內容方面,從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起,至「弟於長,宜先知」止,傳授倫理道德觀念;從「首孝弟,次見聞」起,至「載治亂,知興衰」止,提供天文、地理、生物、倫常、典籍、歷史等各方面的基礎常識;從「讀史者,考實錄」起,至「戒之哉,宜勉力」止,則列舉歷史典範人物,勉勵兒童認真向學。

 

《百家姓》

《百家姓》誠如其名,是用姓氏編成的蒙學教材,作者姓名不詳,一般推測應是北宋初年、吳越錢塘地區的讀書人,全書首句為「趙錢孫李」,首字「趙」即宋朝的國姓,而「錢」、「孫」、「李」則為當時當地較重要的幾個姓氏。

《百家姓》編排為四字一句,特別注意押韻,以增進琅琅上口的效果。早期通行本收錄單姓四百零八個,複姓三十個,加上末句「百家姓終」,共四百七十二字;歷代有各種改編本,現今較通行的版本增補到五百六十八字,其中單姓四百四十四個,複姓六十個。


《千字文》

《千字文》的作者,一般認為是南朝梁的周興嗣。根據《尚書故實》的記載,當時梁武帝為了皇室子弟的書法教育,命人從書法大師王羲之的遺墨書跡中,拓出一千個不重複的字,但未經整理,顯得雜亂無章,於是著名文人周興嗣奉梁武帝旨意,將這一千字編成一篇韻文,即為《千字文》。


《千字文》編排為四字一句,隔句押韻,便於兒童背誦,共二百五十句、一千字,文辭簡明優美,文理一脈相承,以儒家思想為主體,寓意深遠。全書起於「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」,終於「謂語助者,焉哉乎也」,內容包括人文制作、生活倫常、日用器物、自然景物、歷史地理等。

品德-孩子一生受用的寶藏
 

除了「三、百、千」外,《弟子規》亦為現今常見的傳統啟蒙讀物,玄空圖書館中山分館(行天宮中山親子圖書館)的親子共讀課程,也經常採用《弟子規》,教導五倫八德、日常禮節及語文常識,將一生受用無窮的寶藏-品德,留給下一代。

 

與宜多,取宜少

上課過程中,講解到「與宜多,取宜少」時,志工老師說明「給別人應該多一點,自己拿取應該少一點」的文意後,把握時機進行機會教育:「我們要多替別人著想,例如其他小朋友想要玩你的玩具,就借給他玩,不玩的玩具也可以送人,好不好?」小朋友都異口同聲地大聲回答:「好!」

 

恩欲報,怨欲忘

陪伴孩子上課的家長,有媽媽、爸爸,也有阿嬤、阿公,不時可以看到家長慈愛地注視孩子,或孩子突然轉頭對家長微笑,畫面十分溫馨和諧。

 

課程上到「恩欲報,怨欲忘」,志工老師解釋說,受人恩惠要想著報答,對別人的怨恨要盡快忘記,接著問:「小朋友,誰對你有恩呢?」

 

孩子多半感謝家人,但也有一些出乎意料的答案:「我要向載我來上課的公車司機說,謝謝您!」「我要謝謝幼兒園煮點心的廚師,每天的點心都好好吃!」

 

志工老師提醒孩子,每天都要記得謝謝所有照顧、幫助自己的人,也要有禮貌,常說「請」、「謝謝」、「對不起」,接著,請孩子給身邊的家長一個大大的溫暖擁抱,表達心中的感謝之情。
 

溫馨相伴讀好書
 

行天宮寶經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、《呂帝心經》、《太上感應篇》中,其實有許多淺顯易懂的經文,非常適合兒童閱讀,例如《太上感應篇》的「昆蟲草木,猶不可傷」,可讓小朋友瞭解「鳥獸昆蟲、花草樹木也有靈性和生命,不可以任意傷害」的道理;而家長只要每天花十分鐘,和孩子一起閱讀行天宮出版品《玄空師父成長故事》與《玄空師父智慧故事》,就能夠累積滿滿的成長正能量!

 

品德與知識教育,都需要從小扎根。期盼家長都能為子女選擇優良的啟蒙讀物,引導孩子走在正道上,擁有豐盈美好的喜「閱」人生。
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