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28期

【孩子讀經典故事】
遵循道義的伯夷、叔齊

 

您知道輔佐商朝五位君王的功臣,原本是一位廚師嗎?

掌管送子、保佑生產順利的神明,您知道也有男神嗎?

每段經典背後,總有精采且饒富意義的故事。

新單元「孩子讀經典故事」,讓經典不再晦澀難懂,

讓孩子能輕輕鬆鬆地閱讀圖文故事,

不自覺地走進一個又一個歷史風景,認識一位又一位歷史人物。

經典故事


伯夷、叔齊是商朝時期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,當時的孤竹國君即將不久於人世,想要把王位傳給叔齊,但許多大臣卻建議由伯夷繼承王位。孝順的伯夷、叔齊不願意兄弟相爭,也不願意讓父親為難,造成國家不安,於是決定讓位給另一位賢能的兄長,兩人就一起隱居,彼此相依為命。

 

三十年後,伯夷與叔齊都已經是頭髮斑白的老人。有一天,他們聽說周國的新國君姬發,在父親過世後,不舉辦喪禮,反而決定先去討伐商紂王。伯夷、叔齊立刻去勸姬發:「父親過世卻不下葬,反而急著發動戰爭,這樣可以算是孝順嗎?身為商的屬國,卻起兵討伐商紂王,這樣可以說是忠義嗎?」

 

旁邊的將士聽了,憤怒地要求處死兩人。但姬發知道伯夷和叔齊是心存道義才會這麼說,所以並沒有傷害他們,還下令讓侍衛護送兩人安全離開。 姬發推翻紂王,建立周朝後,天下都歸順周朝,但伯夷、叔齊卻認為姬發的作為不合倫理,所以不願意成為周朝的臣子,也不願意吃周朝的米糧。兄弟兩人就隱居於偏僻的首陽山,採食野菜維生;就算是經常三餐不繼,他們對自己的選擇也從來沒有後悔或怨言。 伯夷、叔齊過世後,當地的人們感佩他們高潔的精神,便將兩人合葬在首陽山。

 

有人讚歎伯夷、叔齊不羨慕富貴榮華、名利的情操,能感化貪婪的人,慚愧自己太自私貪利而改過向善;而他們貫徹信念的勇氣,也能激勵懦弱自卑的人變得勇敢,能夠堅持理念、積極振作。孔子在教導弟子時,更讚美兩人的品格操守,可作為後人效法的典範。

來學成語
 

相依為命 互相依靠,共同生活。


三餐不繼 形容生活貧困,連吃飯都有一餐沒一餐的。


富貴榮華 有錢有地位,興旺顯達。

原典欣賞
 

卻周粟,隱山川。
        -《明聖經》
 

伯夷、叔齊兩兄弟對商朝忠心耿耿,且認為周朝以武力推翻商朝不合禮法,所以在周朝統一天下之後,拒食周朝的糧食,隱居於首陽山。

閱讀思考

故事中的伯夷和叔齊,為維護倫常,甘願捨棄權位財富,就算再飢餓貧困,兄弟兩人始終堅守原則,遵循道義。 我們應該學習伯夷和叔齊的精神,做人、做事都不能見利忘義,不要看到有好吃的、好玩的,就受到誘惑而違背正義與道德,只要是不該拿的,我們就絕對不能拿,做一個謹守分際、非義不取的正人君子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