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7期

【字裡行間】

我有嘉賓 盛情款待

 

呦呦鹿鳴,食野之芩。

我有嘉賓,鼓瑟鼓琴。

鼓瑟鼓琴,和樂且湛。

我有旨酒,以燕樂嘉賓之心。

      -《詩經‧小雅‧鹿鳴‧第三章》

這首〈鹿鳴〉是周天子宴請群臣的詩作,「嘉賓」就是群臣,表示天子敬重大臣,以宮廷雅樂、美酒佳餚招待賓客,而臣子享受盛宴,也同時感謝天子深厚的情意。賓主盡歡,和樂融融,實為人間一大美事。詩中的「湛」音ㄉㄢ,盡興之意。

 

農曆年後,氣候回暖,趁著春光明媚,親友聚餐、踏青,相互表達祝福之心意,無論是邀約的主人,還是受邀的賓客,彼此的心田都會有一股暖流通過,讓情誼持續「保溫」,而能歷久彌新。 「嘉賓」一詞,代表主人對客人的敬重,猶言「貴賓」,這是相當客氣、有禮的稱呼。從文字來看,甲骨文已有此二字,足見從古至今,能成為某人邀約的客人,這是一件非常尊榮的事,值得滿心歡喜。

 

「嘉」的甲骨文有兩類寫法:一類是「力」和「女」合成一字、一類是「子」和「力」合成一字,兩類的重點都是「力」。「力」原為一種翻土、鏟地的工具,是在一根木棍下方綁上一塊腳踏板,通常需要男人強大的力氣才能持續操作。「力」、「女」的寫法,象徵女性生下了一個未來可使用「力」的男孩,在已是父系社會的商朝來說,男孩可以繼承家產,這是一件「美好」的事;而「子」、「力」的寫法,其實也代表生出男孩,意義相同。因此「嘉」是會意字,即形容美善良好的人事物。

 

不過到了西周金文,「嘉」原來的「女」或「子」都不見了,而改以「喜」代替,即生出男孩是令人高興的事,若以此會意,與先前兩類寫法的用意相去不遠,於是就成了今日字形。

 

甲骨文的「賓」,上方的「宀」(ㄇㄧㄢˊ)代表宗廟建築,下方則是一個戴著冠冕的人,意思是商王在祭祀時迎接神靈。後來又加上了「止」,即腳,突顯商王走上前迎接的動作。因此「賓」原為動詞,表示迎接。到西周金文,「止」不見了,而改成「貝」,或許是因為迎接遠方來訪的客人時,經常以禮相贈,如此更能突顯其隆重。

 

「賓」原義是「迎神」,後來雖擴大用法,也指「迎客」,但都意味「來者」是被尊崇的,並代表「迎者」尊敬、重視的態度。不過日後「賓」已鮮少用作動詞,如今主要作為名詞,即受到主人盛情邀約、殷勤款待的「客人」。              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