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7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心懷感恩

把你受的傷害寫在沙子上,把你受的恩惠刻在大理石上。

Write your injuries in dust, your benefits in marble.

           -美國開國元勳 班傑明‧富蘭克林

 

沒有一個生命能遺世而獨活,無論是陽光、空氣、水,還是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,都是上蒼賜予,以及許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,所以我們應建立正確的思維:心懷感恩,惜福知足。

 

感恩是天性

常言「羔羊跪乳」、「烏鴉反哺」,有些動物似乎天生就懂得感恩、報恩,靈長類尤然,如黑猩猩會贈送食物給為自己理毛的同伴,可見「感謝」的情緒能幫助物種生存與溝通。除了生物演化的原因之外,從社會發展層面來說,華人祭祖掃墓,或云「飲水思源」、「吃果子,拜樹頭」等,都是「不忘本」的表現,而敬拜天地更是為了體現「天人合德」,所以不只是心懷感謝,我們更要修養自身品格,以仁德回應天道。

中華文化中的報恩精神

近代中國哲學家唐君毅認為人間最直接的恩情,莫過於父母養育,才有《詩經》中「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。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」之情,也才有祭祖、緬懷先人之舉;然而親恩之大無窮盡,基本上無法「等量」還報,為人子女除了盡心力奉養之外,亦要做個正直善良、積極努力的人,寬慰父母的心。而中國詩詞中稱夫妻之情為「恩愛」、「恩情」或「恩義」,因為在夫婦的浪漫愛中,還有相互體恤之恩;夫妻之間的化學變化也許會逐日轉淡,而「讓愛永恆」的關鍵,正是彼此的扶持與感謝。另外,君臣、師友之間有「知遇之恩」,以義相結,正如聶政報嚴仲子禮遇、荊軻報燕太子丹賞識、孔夫子如父兄般為弟子痛哭,以及 關聖帝君和劉先主備、張桓侯飛在桃園結為兄弟,都是「相知、以恩結義」的體現。

 

玄空師父開示:「我們希望在世間,有福、有祿、有壽,天地歡喜,賞賜我們得到平安,要從根源照顧,『五倫』是我們的根源。」所謂「五倫」是人與人之間的五種倫常關係,即「父子有親、君臣有義、夫婦有別、長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」,我們應感念身邊人的恩惠,並依循五倫之道,孝順雙親、忠於婚姻,與兄弟、妯娌和睦相處,與朋友交往能信實以待、相互勸勉,並且遵守職場倫理。用心經營各種群體關係,自能消弭各種衝突,擁有和諧幸福的快樂人生。

 

感恩有益健康

科學研究發現,當受試者真心感謝時,腦部的前扣帶迴皮質(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)與內側前額葉皮質(medial Prefrontal Cortex)會被活化,人因此感受到正面支持,且舒緩了壓力;另外,感恩會啟動下視丘,此處調節許多重要的賀爾蒙,感恩亦會促進分泌多巴胺-一種令人愉快的賀爾蒙。

 

感恩除了讓我們身心平靜之外,當我們感到知足時,自然會忘懷種種不愉快,接納現狀,珍惜現有的一切。最要緊的是,感恩令我們產生信心與希望,因為這股內在的力量,即便處境再艱難,我們依然會「選擇相信」好事即將發生,並大步向前,就此啟動生命的正面循環。

 

行天宮的「感恩旅程」

  • 三步一跪禮:每逢農曆六月廿四日 關聖帝君聖壽日,効勞生、公益志工與信眾依序在東門排隊,隨著三聲木魚、一聲銅罄的樂作,跟著節奏雙膝跪地、頂禮膜拜,三步一跪來到 恩主公寶像前叩謝聖恩;一眼望去,成排信眾跪地所拱起的背脊,如層層山峰相連,每一次跪拜,都是山谷中的清涼法音,聲聲迴響。
     
  • 感恩關懷年會:每年歲末,行天宮的効勞生和公益志工會齊聚一堂,互道「平安」,以歡喜、感恩的心共度年會;除了聆聽黃會長與東宮老師的溫馨叮嚀之外,還有幾位志工分享耕耘心田的効勞歷程。最後大家一同恭讀〈感恩祈福文〉,感謝 恩主公賜給大家這座修福、修慧的清淨道場,也深深感恩五聖恩主洪慈賜福、教化正信。
     
  • 信眾感恩見證:行天宮三宮在祭星日當天,於宣講之後,舉行「信眾感恩見證」。邀請在場信眾,分享受到 恩主公護佑的真實事蹟。藉由這樣的宗教體驗分享,一方面讓見證者,歡歡喜喜地感謝 恩主公的德澤;一方面也堅定在場信眾的道心,為苦難的人生帶來希望。

 

壞事值得感謝

有一次,美國前總統羅斯褔家失竊,損失許多財物,他的朋友連忙寫信寬慰。羅斯福的回信是這樣的:「親愛的朋友,謝謝你來信安慰我,我現在很平安。感謝上蒼:因為第一,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,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;第二,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,而不是全部;第三,最值得慶幸的是,做賊的是他,而不是我。」

 

有人會困惑:「日子糟透了,我又生氣又難過,為什麼還要感謝?」或許羅斯福的故事已有了提示: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,抱怨得少,感謝得多,那就是幸福;他可以懊惱,但他選擇從中找出自己的幸運,比如一家大小都平安。當我們微笑看待世界,世界自然也會回以燦爛笑靨。

 

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阿爾曼特博士的研究顯示,感恩分為「恩惠的感恩」與「普遍的感恩」兩種,前者是當某人的行為、某些事有益於我才感謝,但不可能事事都如我們所想,長此以往,想法會變得負面,情緒也會愈來愈憂鬱;而後者是心裡隨時保持感恩的「狀態」,萬事萬物皆可感恩,這樣的人會逐日成長,也會更有勇氣面對困難。

 

誠如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所言,發生好事當然值得感恩,但要是盡如人意,我們恐怕也會將幸福當作理所當然,久而久之,甚至會產生不滿足感,希望能獲得更多、更好;反之,當我們遭遇起伏、險阻,更是絕佳的感恩時機,身陷逆境,愈要帶著微笑感謝,鍛鍊心智,磨出生命的光輝。環境也許不會改變,但當我們調整心境、想法,勇敢邁出大步後,往往會大有轉機。

 

沒事也值得感謝

或許還有些人會想:「我的生活很平淡,不知道要感謝什麼?」那就先感謝自己還活著,能大口呼吸,享受陽光和空氣,感謝今天能活出生命的色彩;也可以感謝自己所擁有的事物,平常我們總會盯著「沒有」的部分,比如沒有車、沒有房子、沒有伴侶、沒有好友、沒有事業……但如果換個角度想,我其實也擁有他人所沒有的幸福,只是太習以為常,所以才不覺快樂。試著在心底向這些人、事、物道謝吧!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彆扭,多練習幾次,感恩便會漸漸生根,讓心更柔軟、更有溫度,也更能感受到生之美好。

啟動感恩思考模式

知名作家劉軒說:「好的習慣不只有行為,思想也是一個習慣。」說「謝謝」是個好行為,但「培養真正發自內心的感恩」,就需要啟動以下四個步驟:

一、注意(notice):我們對於事情的注意,是否注意到人家對我們好。

二、想法(think):我們對於事情的想法,判斷這個人為什麼對我們這麼好。

三、感覺(feel):這件事情給我們的感覺。

四、行為(do):我們表達感謝的行為。

 

我們得先注意到發生了什麼,問問自己的想法,再問問自己有什麼感覺,最後連結到行為。如此每次道謝時,才會有個邏輯告訴我們「為什麼」。

 

比如說,今天我看見妻子幫我熨平襯衫,她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?因為我是她的丈夫嗎?更精確地說,是因為她在乎我,希望我出門時能精神抖擻,給人留下好印象。那我有什麼感覺呢?細想,妻子也忙於工作,她不一定要做這件事,但她下班後特意為我這麼做,而且做得很細緻,我覺得很感動。透過自問,一件平凡的家務頓時披上了愛的光芒,這時候說出來的「謝謝」,才有了完整的意義,因為「行為」和「感覺」整合了。

 

擴充感恩心 把愛傳出去

生命本身即是祝福,值得俯首感恩,我們能夠做的,就是珍惜每一個緣分,善加經營人際關係;珍惜每一分物力,不奢侈也不浪費。我們也可以將這份心念昇華、擴充到萬物生靈,不隨意攀折花木,隨緣救生、護生,幫助陌生人,把愛傳出去,那就是對天地最好的報恩。       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