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2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善心同行

善言善行修福慧,善心善意結好緣。

          -行天宮平安心語

 

 

關聖帝君傳世明訓:「行好事。」教示世人,應發揮良善本心,真誠地為人著想,多做善事,幫助他人擁有美好、安定的生活,如此一來,不僅創造了自身的生命價值,也耕耘出人間的福田。

 

那麼,什麼是好事?又該如何實踐呢?

 

其實只要符合道德,所作所為能讓每個人都向上、向善提升,並且內心充滿歡喜的事,就是「好事」。

 

好事並不難做,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多加留心,從小處做起,發揮舉手之勞、利人方便,舉凡給人一個微笑,適時說些鼓舞人心的話,為淋雨的人撐傘,禮讓座位給真正有需要的人……如果人人都以實際作為來關懷他人,社會風氣定會變得更加和諧清寧。

 

 

善自心中來 處處行好事

人心本善,我們應守住純善的本心,不受外在名利或貪瞋癡的牽引,並且積極行善,這才是神明所樂見的。

 

行天宮寶經《太上感應篇》云:「夫心起於善,善雖未為,而吉神已隨之。」意思是:「當我們能夠心存善念時,就算尚未行善,神明也會鑑察到良善的心意,護佑我們身心平安。」提醒我們「善心」的意義與重要性。因為一個滿懷善意的人,自然而然會口出善言,行為舉止溫和謙讓,在待人處事方面,能夠事事不計較、處處體貼人,散發正向、溫暖的能量,成為照亮別人的太陽。

 

《玉皇上帝消劫真經》亦云:「天最喜行善人,行善之方在於誠。」意思則是:「最令上天感到喜悅的,莫過於行善的人。至於行善之道,不在於布施的多寡,而貴乎真心誠意。」教導我們,善心應是單純地由內在而發、真誠無偽的。無論富有或貧窮,人人都有能力行好事,只要本於真心,就算是一句簡單的讚美、一個隨手撿拾垃圾的動作……都是最好的善行;而一個願意無私付出、不求回報的人,方能真正享有心靈的富足。

 

祈願大家常保一顆善良的心、常行善事,除了可以感受到助人的喜悅外,也為世間的清淨祥和,貢獻我們的一份心力

自助助人 擴大善的網絡

我們行善幫助的對象,有時未必是他人,也可能是自己。當我們遭逢人生的關卡時,不妨先努力幫助自己度過風浪,再以自己克服困難的親身經驗或實際成果,協助境遇相同的人脫離困頓、迎向希望,讓善的效應與網絡逐漸擴大,形成善的循環。分享一則真實故事:

 

路易斯布萊葉出生於十九世紀初期的法國,幼年時被一場意外奪走視力,十歲時進入全世界第一所啟明學校就讀,雖然勤奮向學,然而圖書館裡盲生可讀的書只有寥寥數本,而且必須耗費許多時間用手觸摸凸出的印刷字體,求學過程艱辛而緩慢。

 

擁有強烈求知欲的布萊葉,渴盼飽覽群書,經過潛心研究,在十五歲那年發明了「六點點字法」,藉由六個點在兩列直線上的相對位置,來表示字母、數字與標點符號,由於六點的面積極小,因此只要用食指觸摸即可判讀。

 

在眾人的推廣下,採取六點點字法的教材日漸普及,自此以後,布萊葉以及千千萬萬原本看不見的人,就能運用這種簡單、便利的方式來閱讀點字書,藉以吸收知識、拓展視野,許多視障者因而得以擺脫文盲,甚至習得專業能力,改善了生活處境。

 

布萊葉的發明,幫助自己能夠持續地學習、精進,也翻轉了無數視障者的人生,真正做到造福人群,堪稱「自助又助人」的絕佳典範。

同理共鳴 善待家人

我們發心付出、處處行善,千萬別忘了,仍要好好善待最親近的家人。我們可以當個好聽眾,讓家人願意和我們分享日常點滴,或是傾訴「心內話」;當家人遇到困難的時候,我們也能藉由「同理傾聽」的理解、陪伴與扶持,幫助家人打從心底湧現出勇氣或動力,積極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。

 

著名的心理學家-阿德勒,曾在討論人際關係時指出:「重要的是『共鳴感』,就是用對方的眼睛看,用對方的耳朵聽,用對方的心感受。」由此看來,關鍵就在於「同理心」,從對方的角度、立場出發,感同身受,自然會產生共鳴,這即是最好的傾聽。

 

「聽核心」的對話練習

在家庭生活中,我們如何實際做到「同理傾聽」呢?建議可參考行天宮問心書院數位講座〈薩提爾的親子對話-「聽核心」的對話練習〉,李儀婷老師運用心理學家-薩提爾的理論,提出「聽核心」的親子溝通模式-

 

※情境:妹妹覺得爸爸偏心,對姊姊比較好,生氣地說:「不公平!」


#前提:當衝突發生時,父母心中若生起憤怒、煩躁等負面情緒,可藉由深呼吸或離開現場休息一下,讓自己回到心情平和的狀態;直到覺察內在穩定了,可以好好回應孩子,才進入「聽核心」的對話:


◎聽-傾聽:注意肢體和語言,傳達「我很認真地傾聽」的訊息。例如專注地看著孩子,接著平靜地說:「媽媽現在需要妳告訴我,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妳慢慢說,我在聽。」
 

◎核-核對:

  • 第一層次-複誦:將孩子的話完整地重複一次,表示「我聽到了」,當孩子感受到「被傾聽」時,情緒就會緩和下來。例如:「妳很生氣,因為姊姊經過很多次的練習,達到爸爸的要求,可以上臺講故事,也得到了禮物;而妳也練習了一次,卻沒有獲得任何獎勵,這樣不公平,對嗎?」
     
  • 第二層次-換句話說:將孩子的話,以「提問」的方式轉化語意、再說一次,藉以核對孩子在意的事,引發自覺。例如:「那爸爸應該怎麼做才公平呢?姊姊練習很多次可以上臺,妳只練習一次也可以上臺,姊妹倆一起得到禮物,這樣比較公平,妳的意思是這樣嗎?」讓妹妹自行察覺到,爸爸並不偏心,是因為姊姊比較努力,所以爸爸給予獎勵。當孩子有所自覺時,可接著進行機會教育:「下次如果還有機會的話,妳願意努力練習嗎?」引導孩子明白「要怎麼收穫,先怎麼栽」的道理。


◎心-用心欣賞:讚賞孩子的用心、進步或成長。例如:「妳說以後會努力練習,媽媽覺得這是很棒的,也相信妳會做得到,而且妳開始會照顧自己的情緒,和爸爸媽媽好好溝通,感覺妳真的長大了!」


建議大家多練習「聽核心」這樣的溝通方式,用心善待每位家人,不僅能讓衝突消彌於無形,也使得家庭氛圍更加和樂融洽。


日常生活的「小確善」

近年來,許多人在平淡的日子裡尋求「小確幸」,通常是指午後喝杯咖啡、假日悠閒出遊等「微小但確切的幸福」;不過,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,需要的或許是「微小但確切的善行」,讓點點滴滴的「小確善」,豐盈我們的生活。


每天送出一個「禮物」

從一張表達謝意的卡片、一本好書,到一句好話、一個正面的想法,或是向公車司機道謝、替手上拿著東西的人開門、陪隔壁獨居的長輩到公園散步、引導視障朋友抵達目的地……其實所謂的「禮物」,並不限於物質層面,任何形式的給予,都能傳達對他人的關懷。

 

當我們懷著開放的心去付出,就會驚喜發現自己坐擁許多「禮物」,能夠送給這個世界!隨著我們愈來愈習慣為他人著想,每天都樂於送出「禮物」,不但換來他人發自內心的笑容,生活也會充滿能量和朝氣,增添更多的溫馨和快樂。

 

行善,就是為自己造福

《岳武穆王敦倫真經》云:「時時行方便,念念積陰功。」啟迪世人:「常常給予他人適當的幫助,每個起心動念都保持善良慈悲,並且持之以恆地行善,日久功深,定能累積陰德福報。」行善就是積德,相信天地神明會歡喜鑒納,賜予我們福慧圓滿的平安人生。     

問 拍 引 報  正確引導視障朋友

  1. 詢問協助-可主動詢問視障朋友,是否需要協助?
     
  2. 輕拍手背-若視障朋友需要引導協助時,請以手背輕觸視障朋友的手背,其會將手輕扣在您的手肘部位,接受您的引導。
     
  3. 引導行進-引導視障朋友時,請略在前保持半步至一步距離,並讓視障者走在您的右後方,但有特殊習慣之視障朋友不在此限
     
  4. 報導路況-引導時,路況若有變化,如:高低差、坑洞、障礙物,應提前告知視障者,依其步幅為衡量,告知如何通過。遇上方有障礙物,應助其以手觸摸邊緣,帶引低身通過。

 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