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4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日又新 除舊布新

湯之盤銘曰:「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」
              -《禮記
大學》

 

在華人的習俗中,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除夕是「大掃除」的日子,大家會將居家環境由裡到外打掃乾淨;恭奉神像或祖先牌位之處,也會趁此時好好清理一番。

大掃除有「除舊迎新」的意義,也就是把過去的霉氣、厄運通通掃除掉,準備迎接嶄新的春天,盼望著新的一年來臨,能帶來新希望、新氣象,並且許下新年願望,期許自己持續精進成長,再創新格局。

喜迎新春之際,我們也要進行「心靈大掃除」,問問自己,過往這一年來照顧好心念言行了嗎?是否常存善念、常說好話、常做好事、當個好人?且讓我們勇敢面對過往的缺失,立志改正不好的習氣,使心念言行均合乎正道,以澄明的心境,迎向全新的開始。

另一方面,「掃心地」其實不限春節前的這段期間,而是我們每天都要學習的功課。前言的引文,記錄了商代的賢君-湯,在洗澡用具刻下文字,藉以提醒自己「一天新,保持天天新,新了還要更新」,十分值得我們效法。若能隨時保持環境與心靈潔淨如新,自然日日好日,年年好年。

少物「心」空間
 

居家大掃除,可從整理物品開始。許多人可能基於「真令人懷念」的念舊心態,或是「總有一天會用到」的囤貨習慣,或是「衣服永遠少一件」的物質欲望,使得家裡堆積了各式各樣的物品。


雜物愈多,心靈愈凌亂

茶几和客廳角落的地板上堆著一疊疊書,可以放東西的地方充斥著電線、充電器、硬幣、茶杯、名片、各種說明書,好幾雙鞋子丟在玄關,房間的椅子上放滿衣服……是不是發現這樣的場景很常見、很熟悉呢?

家,應該是最能讓人放鬆的地方,常理而言,只要一回家,就能消除一整天的疲憊和負面情緒。然而,家裡太亂,一時之間無法好好收拾,反而使人更累。也就是說,外在的有形環境,會影響我們內在精神的愉悅程度。

從另一方面看來,家裡會亂,可能是因為我們心靈凌亂的緣故。如果我們被那些無形的、但更令人沮喪的「心靈凌亂」給壓得心情沉重,老想著一大堆該做而沒做的事,又怎麼會想打掃家裡呢?

家裡凌亂讓心靈跟著凌亂,心情凌亂又使家裡更亂,形成惡性循環。這絕對不是我們想過的生活,必須好好清理掉這些有形與無形的雜物才行。說實話,誰都渴望一種整齊而寧靜的生活方式。

比起心靈的凌亂,有形的凌亂較容易處理,因此建議先整理有形的雜物,雜物減少了,心情自然會變好!

只被需要、喜歡的物品圍繞

減少雜物的原則,不在於「要丟掉什麼東西」,而是「要留下哪些物品」。建議全家共同討論後,只留下對「現階段」的家人來說,真正「需要、喜歡」的物品;其餘物品一律視為雜物。

請好好分辨「需要」和「想要」,例如天氣冷的時候,原則上只「需要」一條保暖的毛毯,偏偏我們總是「想要」圖案精美的第二條毛毯、觸感柔軟的第三條毛毯……用上述的減物原則進行評估,則第二、三條毛毯都是餘物。再者,真正「需要」的物品,還必須具備一項不可或缺的特質-適合,例如一件不合身的衣服,就不是真正「需要」的物品;找出最適合自己、穿起來最舒服的衣服,也是一種時尚態度。 至於「喜歡」,可說是一種「怦然心動」的感覺。在取捨物品時,可以用手仔細觸摸,或是慢慢欣賞,覺察這項物品帶給自己的感受,藉以找出真正令自己怦然心動的物品,這個判斷方法十分簡單、精準。舉例來說,與其收藏十幾個「都還不錯」的茶杯,不如只擁有一個「非常喜歡、難以取代」的茶杯,珍惜使用、細心呵護,反而能感到心滿意足。

對於清理出來的物品,請好好向它們說聲謝謝與道別;還堪用的物品,則建議轉送給需要的親友、鄰居或弱勢團體等,讓物品能流通到真正需要它們的地方,這才是真正愛物惜物的表現。

當雜物一掃而空,相信您會發現,家中物品愈少,生活愈簡單,心靈愈明淨,人生愈幸福。因為我們再也不需要多餘的物品,來填滿我們的人生。

 

寫下減物後的心情

收拾完 臥室 後清爽多了,
這樣一來, 每天睡醒都感到精神百倍。

 

收拾完 廚房 後清爽多了,
這樣一來, 每天都想自己做菜 。

 

※書寫,不僅可以記錄減物的過程,也能幫助我們記住減物後的美好感受。


家事,是全家人的事
 

少了雜物的居家空間,多了簡潔與舒適,接下來,則需要全家人一起隨手收納、定期清掃,保持環境整潔。在許多家庭裡,常見「小孩丟,大人撿」或「只有媽媽或爸爸一個人在打掃」的情況,其實收納、清掃等家事,不僅夫妻應共同承擔,兩歲以上的孩子,也能從收玩具開始,做個「家事小幫手」。

孩子的收納課

建議依據孩子的成長階段,配合生活空間規畫,設計出讓孩子有意願也有能力完成的收納模式,讓家中物品迅速歸回原位,父母不必忙著收拾散落滿地的東西,如此一來,全家人的時間變得充裕,心態變得悠閒,就可以好好地互相陪伴,共享溫馨歡聚的天倫時光。

例如小孩二至三歲時,收納分類不必太詳細,只要在遊戲室擺上一個大箱子,將玩具通通放進箱子就算收納完成。當孩子拿得動玩具了,可以善用「擬人化」的角色扮演,讓布偶向小孩說:「我好想回家,可以帶我回家嗎?」「我回到家了,好高興喔!」引導小孩將布偶「送回」箱子。這樣的方式既是收納、也是遊戲,能讓孩子從中感受到:收玩具,原來這麼有趣!

又如孩子上小學以後,建議依生活動線設置「學校用品區」、「閱讀學習區」、「遊戲區」、「睡覺區」等,藉由區域劃分,產生集中的效果-除了將同類物品集中外,更創造出孩子可以集中精神的空間。更重要的是,要向孩子清楚傳達收納的意義與理由,在於「把東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,當你需要它時,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它,不會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『找東西』上。」「收拾整理東西,心情也會變得好好喔。」孩子若能瞭解箇中道理,主動整理物品的意願自然會大大提升。


 

整理,能培養孩子的五種能力
 

  1. 抉擇力 成長階段不同,所需的物品也大不相同。
    當孩子取捨「現在的自己真正需要、喜歡的物品」時,有助於培養抉擇力。

     
  2. 判斷力 擁有的物品不同,所需的收納方式也跟著改變。
    當孩子思考「現在最適合我的收納模式」時,有助於培養判斷力。

     
  3. 持續力 整理,是一輩子都要做的事。
    孩子能從每天日復一日的收納、清掃,培養持之以恆的持續力。

     
  4. 同理心 家,是全家人的家,許多物品是共同使用的。
    孩子能從「為下一位使用的家人設想」,培養同理心。

     
  5. 責任感 孩子長大了,房間應由他自己整理。
    孩子能從「負責整理自己的生活區域」,培養責任感。


完美的整理

趁著大掃除,將家裡澈底整理過一次,讓全家人只被需要、喜愛的物品圍繞,而且環境乾淨、清爽,就稱得上是「完美的整理」了。

「我想要像現在這樣,不管何時,都能在整潔的房子裡,愉快地生活……」相信不管是誰,都想要過這種生活。只要體驗過一次「完美的整理」,就會希望一直保持這種狀態,自然不會再回到原本亂成一團的情況,心靈也彷彿被洗滌過一般,從此展開舒適自在的「心」人生!

 

日新盛德,道義之門
 

除了維護環境、身體的清潔外,千萬別忘了,我們也要洗淨自己的心。

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開示:「
希望你我一日三省吾身,洗澡時,心要稍微洗一下;洗臉時,嘴巴、眼睛、耳朵,也要稍微洗一下喔。相信你我一日三省吾身,大家有福、有祿、有壽,定能受天地保護、神明眷顧。」洗澡、洗臉可以保持身體的乾淨,但想守護生命的純淨,就要以反省、懺悔的法水來滌淨心靈。我們若能時時洗心自省、刻刻問心修善,並且口說誠正的好話、眼見正當的事物、耳聽正義的言語,自然能夠廣結善緣,使生活更加順遂平安。

行天宮寶經《玄靈玉皇寶經》亦云:「
日新盛德,道義之門。」勉勵世人每天都能自省修善,日新又新,提升道德生命,發揚善性光輝,為社會祥和的願景,帶來一股良善的清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