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3期

【有情天地】

龍行天下 當恐龍統治地球


行天宮寶經《太上感應篇》曰:「積德累功,慈心於物。」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,無論有無生命,它們都是共存共榮的,而人類是大自然的一份子,唯有尊重自然,我們才可與其他生物永續共生。本單元引領讀者一窺宇宙萬物之堂奧,期使人人都能珍惜資源、愛護生靈。

 

在地球漫長的生命演化過程裡,曾經出現數以千萬計的生物,時至今日,某些物種已消失、某些則進一步演化成其他物種。這些粉墨登場的芸芸眾生共同構成了多彩多姿的萬象世界,讓地球成為太陽系中最饒富生趣的星球。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古生物,想必應是經由電影傳播而廣為人知的「恐龍」了。

 

人類與恐龍並沒有交會過,所以只能靠化石來揣度牠們的樣貌及生活型態,而對於還在探索世界的孩子來說,恐龍就像綺麗夢幻的童話書,充滿了神奇的魅力。

恐龍與牠的親戚
 

「恐龍」(Dinosauria;拉丁文學名)一詞衍化自古希臘文:「deinos」的意思是「恐怖的」、「非常巨大的」,「sauros」的意思則是「蜥蜴」。顧名思義,牠們是一群體形巨大的「蜥蜴」,繁盛於二億五千一百萬年前至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中生代。整整一億八千六百萬年的時光,陸地上全是各種大大小小的恐龍;若以人類演化歷史來看,自人猿出現至今大約七百萬年,對照恐龍稱霸地球的時間,實在是小巫見大巫。

 

不過,一般人對於何者才是恐龍,卻常常混淆不清。由於中生代是爬行類的天下,從天上飛的、陸地上走的,到海裡游的,全是牠們的蹤影,加上其身形普遍巨大,所以在生物學上常以「龍」來稱呼當時生存的爬行類。但「恐龍」只是這些龍的成員之一,其他像飛行的翼龍,水中的魚龍、蛇頸龍、滄龍等,均不是恐龍。此情況就像人類也只是哺乳類之一,但同為哺乳類的猴子、狒狒、牛、羊等都不是人類。

 

那麼,到底哪些古生物才是恐龍呢?簡言之,恐龍是一群陸上的爬行動物,同時和哺乳動物一樣,四肢是從軀幹向下延伸,而其他爬行動物,如:鱷、龜、蜥蜴等,四肢是從身體往兩側延展,步伐較緩慢吃力。

 

其次,近年研究,某些恐龍具備羽毛,很可能是恆溫動物,或者是體溫比其他爬行類恆定,所以體態的優勢,再加上能適應氣候的變化,果然主宰了整個中生代的生存領域。

 

鳥類傳承恐龍命脈
 

不過「花無百日紅」,六千五百萬年前天外飛來的一顆隕石,改變了恐龍的命運。絕大部分被稱作「龍」的中生代爬行類都因這次的撞擊事件而消失,恐龍亦不例外。但恐龍真的就此完全滅絕了嗎?其實不盡然。

 

自西元一九九○年代以來,中國大陸的遼寧地區陸續發現了許多有羽毛恐龍的化石,於是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,鳥類其實就是恐龍類群中、一支名為「虛骨龍」的後裔,而且和「霸王龍」有親緣關係。

 

在以恐龍為主題的知名電影《侏羅紀公園》(Jurassic Park)中,有一句名言:「生命自會找到出路。(Life finds a way.)」「演化」本身就是大自然的奇蹟,就像鳥類峰迴路轉的演化過程,延續了恐龍的傳奇。而哺乳類也因為那顆隕石,才有機會取代恐龍,成為優勢生物,而其中的人類更出類拔萃,如今成為地球的主宰。不過這都是上天賜予的機會,不是必然會如此,人類現在雖然掌握了地球的命運,但應當珍惜得之不易的一切,所有物種的生命才能一起找到出路,持續繁衍下去。

恐龍一二事
  1. 人類其實很早就發現過恐龍化石,約在西元三五四年,東晉常璩所寫成的《華陽國志》中就曾記載蜀地發現大量的「龍骨」,只可惜當時人將其作為中藥材。如今在四川盆地也發現大量恐龍化石,例如頸部最長的「馬門溪龍」。
     
  2. 劍龍約生存於一億五千五百萬年前至一億五千萬年前,而霸王龍約生存於六千八百萬年前至六千五百萬年前,牠們從未見過面,兩者生存年代相距八千二百萬年,甚至比霸王龍和人類的生存年代差距(五千八百萬年)還要久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