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3期

【小物大器】

如意 春回大地隨人意

如意,以金、玉、竹、檀木等各種材質製作。其前身為「癢癢撓」,柄端作手指形,握柄呈S狀,可隨人意抓癢,稱「如意」、「爪杖」、「搔杖」、也因為能搔抓到背部,故文人雅士戲稱「不求人」,同時暗喻自己傲骨錚錚,也作防身之用;後來用途有所轉變,成為吉祥的陳設珍玩或法器,別名「握君」、「執友」或「談柄」,柄端也開始出現心形、靈芝形,並刻上雲紋、雜花紋等變化。

 

從撓癢到瑞器
 

雛形,至魏晉時期,據說當時文人多性格不羈,怠於清潔,所以才會隨身攜帶如意,以便於撓癢;唐代畫家孫位的《高逸圖》中,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便是身穿寬大衣袍,手執如意,形象極其飄逸,文學家庾信記載他喜愛拿著如意起舞,也有人以如意擊壺打節拍,表達歡慶,稱「如意舞」。究竟他們是喜歡跳舞還是撓癢,則莫衷一是,可以確定的是,當時如意已經被普遍使用,也因為流行清談,若拿著如意指手畫腳,可助長氣勢。

 

隋唐時期,日趨發展出純裝飾的如意,並演變成吉祥的象徵物,也因佛教盛行,漸成表現威儀的法器,許多佛像都手執如意;宋代,講經的比丘會把經文寫在如意上面備忘,到了明朝,如意變成文人書房裡的雅緻擺設,供人欣賞把玩。清朝時,如意成為年節喜慶不可或缺的瑞器和貢品,皇帝寢殿或寶座旁必有如意,帝王擇偶,若將如意賜予哪位女子,便是屬意她為后,外國使節來訪,皇帝也會賜如意表示親厚;民間在逢年過節、壽誕婚嫁亦用如意為贈禮,或拿來鎮宅,象徵自己身分貴重。

 

製作如意的工匠,通常會選用事物中的諧音進行創作,比方瓶子和如意的組合,就是「平安如意」,柿子和如意為「事事如意」,加了大象則象徵「吉祥」,另外,也常見蝙蝠的裝飾,因為蝠者,福也,最後再飾以中國結,造型更為典雅,寓意也更為祥和。

微稱心•也如意
 

有個小故事是這麼說的:路上有位挑著扁擔賣碗的老人,突然一個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,但是老人頭也不回,繼續向前邁進。路人覺得奇怪,便叫住他:「碗都摔碎了,你怎麼也不看一看呢?」 老人回答:「因為不管我回頭幾次,碗都是碎的。」

 

我們總期盼事事如意,但人生難免有得有失,好比失去了一只破碗,回頭亦難重圓,何不接受現況,昂首向前?我們可學著接受缺憾的部分,珍惜生活中「微幸福、半稱心」的點點滴滴;當念頭轉彎,遺憾成了美,而所擁有的一切皆是福,自然稱心,自然如意。

紅木鑲套料福壽如意
 

年代:光緒年間

質材:

說明:紅木如意座,圓形首面上方飾有蝙蝠口銜靈芝及卍字飄帶,下方為壽山福海,兩旁飾桃實,飄帶表示連綿不斷,寓意福壽綿長。柄面上下兩段各飾一組白玉雙蝠捧壽紋。趾端繫米黃雙穗、飾結。全器紋飾以福壽為主要寓意,作為壽禮之用。

資料來源:國立故宮博物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