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3期

【樂活慢行】

眷眷回首 彩繪未來 臺中清水

臺中市清水區原名「牛罵頭」,為平埔族拍瀑拉族(Papora)牛罵社(Gomach)之社域,清水東境有座鰲峰山,山麓下有一清泉,光可鑑人,故改名「清水」。

牛罵頭 不罵牛
 

鰲峰山公園內的「牛罵頭遺址」為臺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,牛罵頭即從Gomach音譯而來。該遺址地層蘊含多個史前文化層,由上至下為「番仔園文化」、「營埔文化」、「牛罵頭文化」,及「大坌坑文化」;地面上亦數度變遷,日治時期為清水神社所在,後為陸軍清水營區,民國九十一年成立「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」。

 

全區共八棟建築物,民眾可在各展館內參觀典藏文物、相關展覽,瞭解史前文化發展。進入園區後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「聚興駁坎」,為史前人類的住屋遺跡;園區中央的司令臺彷彿還能聽見雄赳赳的軍訓聲,臺前兩側的「狛(音ㄅㄛˊ)犬」石像,不但守護了昔日的神社,也看盡人世變遷;園區後方草原遼闊,並立有高大的M型竹構裝置藝術,而一旁老榕氣根相連,形成廣闊連綿的樹網,如歷史縱橫。參觀結束後,不妨登上鰲峰山的觀景平臺,飽覽一百八十度的陸海空全景。

光陰的故事
 

臺中過往有許多眷村,當軍眷結束了艱難的「竹籬笆歲月」後,迎來了榕樹、窄巷與磚造平房;起伏的屋頂與錯縱的空間,還有其「四海一家」的氛圍與生活方式,皆有其獨特的時代意義。隨著時光流轉,眷村漸漸沒落,但仍有許多人戀戀不捨,隨著文創意識抬頭,原本廢棄的村落被重新整理,如審計新村、彩虹眷村、光復新村等,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,而「清水眷村文化園區」帶人重返光陰。

 

該園區前身是「信義新村」,軍眷遷移後,因地底下為金屬器時代的「中社遺址」而被保留,經活化後,民國一○三年對外開放。清水眷村為狹長形的社區,老屋沿著小小的巷弄建造,可想見當年李媽媽和王媽媽串門子的情景,巷子裡隨處都有綠意點綴,而貓咪在水泥圍欄上輕巧走過,留下了詩句與慵懶的下午;此處有部分建築為日治時代日本石油公司的員工宿舍,充滿著濃濃的日式風格,屋內狹長如隧道,但前後採光良好,捨不得就此穿越時光,怕頻頻回首。

 

優游 海灣繪本館
 

海灣繪本館位於清水眷村文化園區後方,牆內保留大面積的草皮,牆外則是一片稻浪,到了假日常有市集或公益活動;館區以海洋元素為主軸,門口的彩色大翅鯨似乎要從牆面翻騰而出,帶我們一探繪本世界的奧妙。

 

館區內,天花板上飄浮著朵朵白雲,定睛一看,原來是一隻隻「飛行」的鯨魚,反正孩子的想像力無遠弗屆,在這裡,每個小小的夢都能成真;室內還有許多藏書、彩繪牆面,整體環境充滿童趣,有機會的話,家長不妨帶孩子來此聽故事,玩手作,或者共讀繪本,一起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。

雋雅幽情-臺中港區藝術中心
 

步出清水眷村文化園區,對面即是港區藝術中心,園區建築仿閩南合院風格,並帶有書院格調,清風樓前採中式庭園設計,小橋流水,曲院風荷,令人發思古之幽情;而雅書廊呈「回字狀」,廊道相通,沿著走廊,共有四間美術研習教室,分別是春雨、夏荷、秋月、冬陽,正是人間四時。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港區藝術展覽廳北側二樓的「臺中市美術家資料館」,收集、整理並展示臺中市美術家的相關圖文資料,讓參觀者進一步瞭解臺中市美術發展的脈絡,及在地藝術家的成就;今年館方更將主要展區轉型為「藝術體驗教室」與「繪本故事屋」,引導國小學童體驗藝術之美,美感教育從小做起。

 

歷史扎根 美感展翅
 

歷史積累成一卷長軸,看不盡,道不完,清水長期致力於保存史料,活化眷村,積極推廣在地美感教育,不但讓我們鑑古而知今,也為孩子注入心靈的源泉,真如朱熹詩云:「問渠哪得『清』如許?為有源頭活『水』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