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3期

【專題企畫】

草深黃犢陽坡暖 牛與藝文

傳呼穩憑筍輿行,喜見漫山麥浪平。

道上老農皆好語,年來瘦地有新耕。

草深黃犢陽坡暖,雨過青蒲野水生。

桃李陰中春事好,田家雞犬亦歡聲。

       -宋王炎〈和游堯臣勸農韻〉

 

牛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也是藝文作品裡常見的角色,且讓我們一同探訪繪畫、文學的美感世界,尋找牠親切樸實的身影。

 

牛與中國繪畫
 

自古以來,中國就是農業大國,而牛是農民耕田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,因此成為繪畫的重要題材之一,這裡為大家介紹三位畫牛大師及其名作。

形神兼備-韓滉《五牛圖》

唐朝畫家-韓滉(音ㄏㄨㄤˇ),《唐朝名畫錄》稱許他「能圖田家風俗,人物水牛,曲盡其妙」,是畫壇上第一位畫牛大師。

 

在韓滉的代表作《五牛圖》中,除了一小叢荊棘外,背景一片空白,藉以完全凸顯主題-五頭牛一字排開,形象、姿態各異,但同樣動態十足、躍然紙上。他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牛的骨骼、肌肉,而牛頭部與口鼻處一根根的細毛,更是絲絲入微,顯露出卓越的寫實功力,並且藉由對眼神的細膩刻畫,將牛既溫馴又固執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,達到了形神兼備的高超境界。

 

元朝畫家趙孟頫云:「五牛圖,神氣磊落,稀世名筆也。」此畫也是稀有珍貴的唐代紙絹繪畫真跡,兼具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,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,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,有「鎮國之寶」的美譽。

 

寓靜於動-戴嵩《鬥牛圖》

韓滉的弟子-戴嵩,所繪農田、山川景色,頗具逸致,畫水牛尤為著名,《唐朝名畫錄》讚譽他「畫山澤水牛之狀,窮其野性筋骨之妙,故居妙品」,和擅長畫馬的韓幹,並稱為「韓馬戴牛」。

 

戴嵩的代表作《鬥牛圖》,描摹兩牛相鬥的場面,一牛昂首騰空、前蹄離地,似力怯,作躲閃狀,又好像居於下風而伺機反撲;另一牛則鼓足力氣,急速猛衝,低頭用牛角猛抵前牛的後腿,呈現出跳躍追逐的氣勢、驚心動魄的場面,牛之野性和蠻勁,盡顯筆端。此畫濃淡對比的墨色運用、寓靜於動的玄妙構圖,在在彰顯了畫家的高深修為,不愧為傳世極品,現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。

 

情景交融-李可染《看山圖》

中國近代水墨畫大師-李可染,以山水畫著稱於世,同時他也喜愛畫牛,深獲好評;人們常將齊白石的蝦、徐悲鴻的馬、李可染的牛、黃胄的驢,並稱為二十世紀「中國水墨四絕」。

 

李可染多次在相關畫作寫下跋語:「牛也,力大無窮,俯首孺子而不逞強;終生勞瘁,事人而安不居功。純良溫馴……穩步向前,足不踏空。形容無華,氣宇軒昂。吾崇其性,愛其形,故屢屢不厭寫之。」讚揚牛為人類犧牲奉獻、腳踏實地的精神。他的畫室名為「師牛堂」,又有「師牛」、「師牛堂」、「孺子牛」等印章,表示「以牛為師」的志向。

 

他出身於農家,透過長期觀察,對牛的習性、動作,以及牧童的日常生活,均十分熟悉,因此寥寥數筆,就能描繪出生機盎然的田園小景,其中勤奮的耕牛與稚氣的牧童,每每相映成趣,饒富生活情味;他還畫了許多幅《看山圖》,畫面裡的水牛緩步而行,牧童坐在牛背上,眺望遠方群山,悠然自得,巧妙融合了山水意境,可說是情景交融的最佳詮釋。

 

吉祥的象徵-老子騎青牛
根據歷史記載,道家始祖-老子,因感周朝衰亡,決定西出函谷關。唐朝司馬貞《史記索隱》引《列仙傳》云:「老子西遊,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,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。」相傳當時函谷關的官員-尹喜,發現東方出現一片紫氣,推測聖人即將到來,不久,騎著青牛的老子果真現身了,最後答應尹喜的請求,寫下道家經典《道德經》才離開。 這個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地傳述著,也成為歷代畫家(如宋朝的晁補之、元朝的顏輝、明代的張路)筆下的主題;而在一幅宋朝的緙(音ㄎㄜˋ)絲作品中,騎牛的老子手持拂塵,上方雲氣繚繞,地上靈芝生長,可見這個傳說在當時已成為吉祥的象徵了。

 

牛與中國詩歌
 

最早與牛相關的中國詩歌,是《詩經無羊》:「誰謂爾無羊?三百維群。誰謂爾無牛?九十其犉。爾羊來思,其角濈濈。爾牛來思,其耳溼溼……或降於阿,或飲於池,或寢或訛。」詩中的「犉」音ㄖㄨㄣˊ,七尺高的牛;「濈濈」指聚集的樣子,「濈」音ㄐㄧˊ;「溼溼」為耳動貌;「阿」音ㄜ,大丘陵、土丘;「訛」通「吪」,行動。這段詩的意思是說:「誰說你沒有羊?三百隻羊成群結隊。誰說你沒有牛?七尺高的牛有九十頭。你的羊群到來時,只見許多羊角聚集在一起。你的牛群到來時,只見許多牛耳不停擺動……這些牛羊,有的跑到高丘下,有的在池邊飲水,有的睡著了,有的醒著四處走動。」描摹出「牧事有成,牛羊眾多」的美好景況。

 

自《詩經》以降,以牛入詩十分常見,例如北朝民歌〈敕勒歌〉:「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。」以牛羊襯托大草原的壯麗;唐朝張籍〈牧童詞〉:「入陂草多牛散行,白犢時向蘆中鳴。」寫牧童放牛所見的景致;宋朝黃庭堅〈病起荊江亭即事〉:「近人積水無鷗鷺,時有歸牛浮鼻過。」「浮鼻」二字,既貼切又有趣;而前言引用的宋朝王炎〈和游堯臣勸農韻〉,敘寫官員喜見豐收、農民們互相說好話、牛隻在山坡上晒太陽的景象,農事圓滿,春意盎然,令讀者也感受到滿滿的喜悅。

 

牛與臺灣農村書寫
 

臺灣有不少關於牛的散文書寫,反映出早年農村生活的情景。例如葉菲〈牛〉藉由回憶童年往事,娓娓訴說水牛如何牽繫起自己與父親的感情:「每次見了父親那身佝僂的背影,我就忍不住會想起我家以前飼養的那頭水牛……我的童年生活中天天有牛,在父親大半輩子的農耕生涯中也是天天離不開牛,如果沒有牛的存在,相信我們這份父子之情就不可能建立得如此深厚。」全文平易感人,也將讀者帶回到二十世紀四、五十年代的臺灣鄉間。 許其正〈牛車路〉亦為懷舊之作:「牛車路,多令人懷念的鄉間農路……牛拉動車子,走在泥土路上,泥土便被輾凹下去,成為車轍,尤其是載重時候,尤其是雨溼時候,尤其是載重更兼雨溼時候,牛車一趟趟地走,一輛輛地走,一隊隊地走,泥土路便一次次地被輾凹下去,愈輾愈深……坐牛車,讓牛拉著,在牛車路上走,也蠻有趣的呢!牛,一步一步慢慢地走,人坐在車上,邊欣賞廣闊鄉野的綠色美景,接受大自然的薰陶,邊讓笑語任意傾瀉,任牛車慢慢地搖呀搖、晃呀晃,多欣爽,多悠閒自在!」寫出坐牛車的樂趣,生動活潑。

牛的成語
  • 丙吉問牛:漢朝丞相丙吉出遊時,非常關心經過的牛隻為何喘息不停(若原因是天氣太熱,就可能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)。後用以稱譽官吏關心民間疾苦。
  • 牛角掛書:隋朝末年的李密,有天乘牛尋訪一位著名學者時,將《漢書》掛在牛角上,一邊行路、一邊讀書。後比喻勤勉讀書。
  • 庖丁解牛:梁惠王時,有位廚師充分掌握牛的身體結構,解牛的技藝極為精熟。後比喻對事物瞭解透澈,行事能得心應手,輕鬆勝任。
  • 舐犢情深:牛用舌頭舔舐小牛,比喻父母疼愛子女之深情。
  • 氣沖斗牛:形容氣勢極盛,上沖星空。斗,北斗星;牛,牽牛星;斗牛,泛指星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