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2期

【旅讀視界】

迷人的鐵道風情
 

跟著文學去旅行,用「心」看見,
不同時代、地域的自然美景或人文風情。

鐵道運輸自十九世紀初期迄今,已有超過兩百年的歷史,從蒸汽機車、柴油機車、電力機車,到高速火車、磁浮列車等各式各樣的火車,不僅是運貨、載客的工具,也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意義,更有許多遊客選擇搭火車旅行,甚至出現為數不少的「鐵道迷」,火車與鐵道的魅力,由此可見一斑。

 

世界遺產鐵路
 

目前全球超過半數的國家鋪設了鐵道運輸,其中有六條鐵路被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」登錄為「世界文化遺產」:

  • 奧地利「塞默林鐵路」(一九九八年登錄):為了在四十一公里的直線距離中克服四六○公尺的高度差,採取四種高難度工法,並修建了十六個大型高架橋和十四個隧道。
  • 印度「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」(一九九九年登錄)「尼爾吉里山岳鐵路」(二○○五年登錄)「卡爾卡─西姆拉鐵路」(二○○八年登錄):以大膽創新的施工方式,解決穿越崎嶇山嶺的問題,兼顧運輸效率及自然風貌的完整。
  • 瑞士「阿爾布拉鐵路」/「貝爾尼納鐵路」(二○○八年登錄):以複雜的登山螺旋線和秀麗風景聞名於世。

重要的是旅程,而非抵達
 

保羅‧索魯,美國作家,體裁以小說、旅行文學為主,一九七九年出版的《老巴塔哥尼亞快車》是他的代表作之一,描述他從家鄉-麻薩諸塞州的梅德福,乘坐通勤火車到波士頓,當多數人都下車趕往上班地點時,他卻留在車廂,展開一趟別出心裁的探險之旅-整個旅程由二十二種火車接力串聯而成,穿過十三個國家、無數個城鎮、不斷變換的地景及文化,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們,最後抵達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-由北美洲東岸輾轉至南美洲最南端,總長度超過一萬公里。

 

自波士頓開往芝加哥,途經作者成長的地區,喚醒鮮明記憶的「湖岸快車」;橫跨美國六州的「孤星號」;能夠悠閒飽覽窗外美好風光的慢車;引發作者身體不適,但視野遼闊、景致壯麗的山脈列車……最後,為旅行畫下句點的,則是有百年歷史、速度如年邁老牛的「老巴塔哥尼亞快車」。

 

本書不僅詳實記錄沿途見聞,也對人情世態有精闢的剖析,被譽為「有史以來,書寫火車之旅最傑出的著作」,值得我們細細品味。


我感興趣的是在晨光清醒之後的故事:從熟悉到有點陌生、到頗為新奇、到全然不識,最後到置身於奇鄉異地。重要的是旅程,而非抵達……我在研究地圖之後發現,從梅德福的家園,到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亞荒漠之間,似乎有著綿延不絕的軌道,鐵路繁似星斗……抱著流浪的情懷,我踏上第一班火車,一般人搭這班列車是為了上班。他們下車,他們的火車之旅已然終結;我留在車廂,我的火車之旅,才剛開始。(第一章〈湖岸快車〉) 這裡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,沒有讓我再停留的東西,只有巴塔哥尼亞的自相矛盾:廣大的空間,很小、很小的那種山艾樹表親的花。什麼也沒有本身,是一些無懼無畏的旅人的起點,卻是我的終點,我已經來到了巴塔哥尼亞,當我想起自己一開始乘坐的,是人們都搭乘前往波士頓上班的列車時,不禁朗聲大笑起來。
 

(第二十二章〈老巴塔哥尼亞快車〉) ─節錄自保羅‧索魯《老巴塔哥尼亞快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