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2期

【德行如風】

剛正不阿的北宋名相-富弼

親賓何用舉椒觴,已覺閑中歲月長。
不學香山醉歌舞,只將吟嘯敵流光。
    -宋
富弼
〈歲在癸丑年始七十正旦日書事其二〉

 

這首七言絕句是北宋名相富弼在辭官後所作,時為大年初一,適逢七十歲的他,對於新春期間親友的宴飲不禁覺得煩擾,而且感到退休後的日子過於閒散漫長;因此不願像白居易的晚年一樣整日醉酒歡樂,只想吟誦詩文來度過餘生。

 

從字句之間,可以看出富弼嚴謹直率的個性。在北宋豪傑輩出的文人之中,富弼雖未能以詩詞名顯後世,但為官剛正敢言、體恤百姓,才德兼備,實不愧世人所稱譽的「洛陽才子」美名。

直言本色 洞見癥結

富弼四十多歲時,先後任官於鄆州(今山東東平)、青州(今山東青州)等地。當時山東一帶盜匪猖獗,許多州縣長官軟弱無能,非但未能整飭匪徒,甚至還送禮互通,讓百姓苦不堪言。隨著事態日益嚴重,朝廷便派范仲淹來追查不法情事。

 

由於富弼年輕時曾得到范仲淹的賞識和提拔,而有擔任官職的機會,因此范仲淹的到來,對富弼來說猶若如虎添翼,可以齊心剷除地方惡霸。

 

不過,范仲淹是個寬厚仁和的人,到了山東,聽到許多州縣長官大吐苦水,表示討好盜匪乃是不得已之舉,因為當地官府欠缺人員與經費,實在是無力平定。范仲淹也深知政府兵力不足,認為若能以懷柔代替圍剿,而非官府與盜匪狼狽為奸的話,或許是權宜之計。

 

隨後范仲淹將自己的看法告知富弼,富弼聽完,便指出關鍵所在:「地方官員身受朝廷俸祿,本該保境安民,現在卻姑息養奸、同流合汙,如此與魚肉鄉民的盜匪又有何異呢?若不能依法懲治這些官員,如何向百姓交代啊!」

 

范仲淹聽了這番諍言,但他仍想說服富弼:「土匪躲在山林中,難以掌握行蹤,若貿然出兵圍剿,只是勞師動眾,讓百姓遭受池魚之殃。如今他們按兵不動,不是也相安無事嗎?」

 

富弼接著說:「民脂民膏皆是百姓辛勤所得,若不能讓他們安居樂業,只恐怕有些人飢寒起盜心,成為盜匪的徒眾,那麼聲勢愈來愈大,到時社會將更加動亂了。」

 

兩人一來一往的討論,令范仲淹的幕僚十分驚異。等到會談結束,幕僚便對富弼說:「范大人是您的長官和前輩,您竟違逆他的意見!」

 

富弼回答:「范大人提攜我,並非是因為我事事都會附和他,而是在於我會提出自己的看法。」

 

事後范仲淹也回答幕僚的詢問:「我欣賞富弼,就是因為他有獨到的見解,不會盲從!況且富弼提出癥結所在,值得深思。」

 

果然,這對伯樂與千里馬,彼此惺惺相惜,顯示出兩人不凡的器量。

嚴謹自持 忠於職責

富弼為人謙恭而謹慎,但遇事有主見的個性,卻在溫和中透露出堅毅的氣質,往往令人折服。

 

宋英宗登基後,將先皇宋仁宗的寶物拿來賞賜各大臣。群臣一一謝領便紛紛告退,英宗又單獨留下富弼,特別賞賜了他幾件器物。富弼先叩頭謝恩,隨即堅決推辭這份額外的賞賜。英宗以為他謙辭,於是解釋說:「這些物品值不了多少錢,卿實在沒必要推辭!」富弼再次叩謝,懇切地說:「這不是物品價值的問題,關鍵是額外所賜。臣子若接受額外的賞賜卻不謝絕,萬一將來聖上做出什麼例外的事情,微臣又憑什麼勸諫呢?」

 

英宗聽後,莞爾笑道:「朕有耿直之臣如卿者,實未敢做逾越朝綱之事。」

 

北宋朝廷,君仁臣忠,故能成就華夏文明之鼎盛。

【見賢思齊】
 

富弼擔任官職近四十年,曾經兩次出使遼國,拒絕割地要求,不卑不亢,化解外交危機;兩度拜相,針砭朝廷缺失,務使施政步入正軌。無論他說話還是為人,都見其剛正不阿的行事作風,由此樹立良好風範,使得其他大臣亦能端正言行。於是宋朝的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代大致能國泰民安,富弼的影響力實功不可沒。

 

行天宮寶經《岳武穆王敦倫真經》云:「言方行更方。」一個人不只說話要正直無私,所作所為更應心口如一、符合道義才行。我們唯有心念正直、行為循理合義,方能以此清明的正氣洗滌自身的心靈。若人人有此正直的心念,自然會消弭各種惡言、惡行,社會也就能祥和安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