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1期

【小物大器】

扇 積善之家有餘慶

梳,又稱梳子,古代稱「櫛」(音ㄐㄧㄝˊ),整理頭髮之用,形狀多扁平,上有梳背,下有一列梳齒,齒有疏密,梳者稱「梳」,以理開頭髮;密者稱「篦」(音ㄅㄧˋ),用來除去髮垢,亦可作為髮飾,如日本傳統女性髮型會插梳裝飾。昔製梳取材於自然,有竹、木、動物骨(角、牙)、玉梳等,今多改為塑膠;剛果共和國的班圖人還會用藤蔓或草本植物編織成梳,相當別緻。

 

爬梳往事 根根分明
 

從舊石器、新石器時代的洞穴、壁畫中,已發現了梳子的身影,且不論歐洲或亞洲,其形制都是類似手形的結齒直梳,可能是模仿人類以手抓頭、整理頭髮的方式。據傳中華民族最早的一把梳篦,來自黃帝的王妃方雷氏,每當部族中有重大集會,方雷氏就集合所有女子,以手為她們整理頭髮;但效率太低,手指又屢屢受傷,她靈機一動,就請木匠將木頭製成魚骨狀,此後便可以輕鬆梳頭。

 

《禮記》中規範晨起必須梳頭,另外,梳子還有養生之用。隋朝元方《諸病源候論養生方》:「櫛頭理髮,欲得多過,通流血脈,散風溼,數易櫛,更番用之。」有多梳頭,血氣暢通之意,據說蘇東坡原本脫髮嚴重,天天梳頭才痊癒;唐宋女子流行插梳為頭飾,至明朝,梳篦工藝已大幅進展,江蘇的「常州梳篦」經七十多道工序才製成,一般供內廷使用,也是當時的出口商品。

 

髮為青絲,與「情思」諧音,所以梳子也象徵女性相思之物,送梳子更有訂終身的含意;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為其梳頭的習俗,代表娘家的祝福,願新人「一梳梳到底」,再不分離。

梳開三千煩惱絲

 

在北宋的士大夫眼裡,梳子則有梳理朝綱之意:「朝有納諫,猶髮之有梳。」人的思想和意念,無時不刻都在運轉,有時不免生起煩惱心,我們若想要智慧清明,也當以良友、好書為梳篦,汲取他人的經驗與建議,時時虛心反思,相信便能梳理開糾結的心思與塵垢,在清風中自由自在地呼吸。

紅梳子與白梳子
 

有個小女孩,同時擁有紅、白兩把梳子,但她每次要拿紅梳子時,紅梳子總是嚴詞拒絕,女孩只好改拿白梳子。

 

女孩問白梳子:「難道你不怕我把你弄壞嗎?」

它總是笑著說:「我是一把梳子呀!我的使命就是幫人整理儀容。」

紅梳子也時常嘲笑它:「早晚有一天,你的牙齒會掉光光!」

白梳子還是好脾氣地回答:「我只是做好我該做的事情。」

 

當白梳子的梳齒全部掉光後,上蒼將它變成一隻美麗的五色鳥,讓牠自由自在地飛翔;再把紅梳子化成一把平凡無奇的梳子,不斷為人服務,直到它能做好分內之事。

 

每一個人都有應盡的本分,不論何時何地,都要將自己的心安住,堅持努力做能做、該做、正確的事情;大家若都能各司其職,各盡其責,相信我們的人生、家庭與社會都能運轉得更順利,也會更加安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