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1期

【靈臺明鏡】

《敦倫經》典故精選-
孔夫子與蘧伯玉的君子之交

結交品德端正、胸襟寬廣的朋友,彼此分享學習,方能增益才德,提升成長。

 

衛國的大夫蘧伯玉,比孔夫子年長了三十歲,兩人是志同道合的忘年之交。

 

修德敬人,為君子立身處世的根本
 

蘧伯玉是一個品格高尚的君子,總是嚴以律己、寬以待人,一生致力實踐仁義,深受國君的信賴與百姓的愛戴。

 

有一次,蘧伯玉和衛國的貴族出遊,走到一處梯田,青山綠水輝映,十分美麗。

 

貴族告訴蘧伯玉,他非常喜愛這片景色,未來打算剷平梯田,改建成自己的墓園。

 

蘧伯玉溫和地跟貴族說:「我年紀比較大,應該會先您一步離開人世,可否將這片沃土良田讓給我,請您另尋其他適合的地方呢?」

 

貴族一聽,曉得蘧伯玉在委婉勸他不要破壞農田,於是笑了笑,不再多說。

 

有天晚上,衛靈公和夫人正在公邸賞月,忽然聽聞外面有馬車聲,卻在公邸大門前停住,過了一段時間才離開。

 

靈公好奇地問夫人:「妳知道這人是誰嗎?」

 

夫人微笑說:「一定是蘧伯玉。我聽說:臣子在經過國君宅邸時,要下車行禮,以表達對君上的尊敬;而蘧伯玉是衛國最賢能的大夫,忠於職責、敬愛君長,即使沒有人看見,也絕對會遵守禮節。」

 

靈公召來守衛詢問,剛剛路過的人,果然就是蘧伯玉!

良朋益友的無私分享,是學習的寶庫


當時身在魯國的孔夫子,很欣賞蘧伯玉的品德,而蘧伯玉也很早就聽聞孔夫子的賢名,非常期待能與孔夫子見上一面。

 

後來孔夫子周遊列國時來到衛國,蘧伯玉力邀孔夫子到家裡做客,兩人無話不談,惺惺相惜;從此以後,孔夫子只要經過衛國,都會拜訪蘧伯玉;蘧伯玉也會熱情邀孔夫子留宿,常常一住就是好幾個月。

 

有一次,孔夫子受邀參加衛國某位大夫的公祭,但整個公祭過程極度草率混亂,讓熟悉禮制的孔夫子實在看不下去,只能提早離席。

 

蘧伯玉知道後,立刻向孔夫子致歉,並不恥下問,謙恭地說:「我們衛國風俗鄙陋,不曾學習喪事的禮儀,可否請夫子不吝指教呢?」

 

孔夫子欣然答應,將喪禮的器物、制度、儀軌等細節,一一說明清楚;蘧伯玉聽完讚美不已,並依據這些內容,為衛國制定了明確的喪禮規範。

 

在聽說孔夫子結束周遊列國,返回魯國後,蘧伯玉立刻派使者前去慰問。

 

孔夫子見到使者,迫不及待地問說:「蘧先生最近在做什麼呢?」

 

使者恭敬地回答:「蘧先生時常自省,期盼減少過失,可惜尚未如願。」

 

使者離開後,孔夫子忍不住感嘆道:「蘧先生的使者真是太優秀了!」讚美使者溫和有禮、坦率誠懇的談吐表現,完全彰顯了蘧伯玉以德化人、以德帶人的美好風範。

 

孔夫子與蘧伯玉,都擁有正直懇切、寬和忠厚的情操,並且不吝於分享所知、由衷讚美對方的優點,讓這一分君子之間的忘年情誼,煥發歷久不衰的燦爛光芒。

※※心如明鏡※※

德不孤,必有鄰;有德之士行有德之事,也必會有志同道合之人來親近響應。

在正向團結的情誼中,持續自我提升,創造端正美好的社會氛圍。

我能做到……

  • 時時省察自身言行,修養良善品德。
     
  • 結交朋友,要重視品行。
     
  • 待人寬和有禮,樂於分享所知。
     
  • 欣賞、學習他人的優點與長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