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1期

【德行如風】

手足連心.闔家重歡

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云:「如人未遭逢,各有時節。
當人的際遇不順時,千萬別懷憂喪志,就像樹木要在適當的時節才會開花結果一樣,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機緣。西漢初年有位平凡少女,雖命途多舛,日後卻有幸成為皇后的傳奇故事,正說明了這個諦理。

 

秦漢之際天下紛爭不已,有一讀書人竇充為避亂,於是帶著家人隱居在鉅鹿郡觀津縣(今河北武邑),捕魚維生。孰料造化弄人,有一天他不幸墜河而亡,妻子悲痛難忍,未久也離世。當時長子竇建、女兒竇漪房不過是十多歲的青少年,而幼子竇廣國才四、五歲,天下之大,三個孩子竟無依靠之處。

陰錯陽差.峰迴路轉

幸好天無絕人之路。當時呂后獨攬大權,為了享受顯貴的生活,在各地徵選良家女子入宮,而竇漪房因家世清白、年紀恰當,於是被官員挑中,成為服侍呂后的宮女之一。

 

臨行前,竇漪房捨不得哥哥和弟弟,就去市場中討來一些米湯水,幫弟弟洗了頭髮,然後又為他們煮好飯,叮囑二人要好好照顧自己,若來日有幸,一定會再相見……話猶未盡,官員已頻頻催促,竇漪房強忍分離之痛,只能隨著車駕遠行,看著逐漸縮小的兄弟身影,視線早已模糊不清。

 

進了長安的宮門,一切都身不由己,但竇漪房心頭仍時時掛念著兄弟。未久,呂后為了監視分封於各地的漢高祖庶子,便挑選信任的宮女賞賜給諸王,而竇漪房因平日謹慎勤快,又被選中。這時,竇漪房心想:「真是天賜良機,若我能去服侍趙王,不就距離家鄉不遠了嗎?」於是她向主管派遣事務的宦官請求,希望能將其列名於赴趙國的名單之中。

 

誰知單純的竇漪房未給予這個宦官好處,結果反被列入赴代國的名單中,竟要遠去中都(今山西平遙)的代王府。就這樣,竇漪房只能無奈接受命運的安排。

知福惜福好運到

未能如願的竇漪房,來到代國後,卻有了時來運轉的發展。由於她溫柔敦厚、安分守己,很快便受到代王的喜愛,並先後生下一女二子。竇漪房雖有了地位,但她念茲在茲的卻非顯貴與否,而是失散多年的兄弟,時常派人尋訪其下落。

 

未久,呂后去世,大臣迎立代王入繼大統,是為漢文帝,竇漪房的長子劉啟被封為太子。當時文帝的元配早已去世,於是竇漪房母以子貴,稍後也被立為皇后。不過雖貴為皇后,當日與兄弟分別的情景卻是她錐心之痛,每每想起,總是垂淚。

 

這時有位流落在長安的少年,聽聞新皇后姓竇,家鄉在觀津,一瞬間竟喚起遙遠的記憶。原來他就是竇廣國,在姊姊入宮後未久就被拐走,販賣至外地成為童工,十多年來輾轉各地,吃盡了苦頭,甚至差點因挖煤而身亡。於是竇廣國託人詳細寫下童年事跡,然後上呈給官府。當文帝與竇漪房得知此事,急忙召竇廣國進宮,當他談起童年時與姊姊同採桑葉、姊姊入宮前為他洗髮等事,竇漪房早已淚如雨下。沒多久,尋人的官員也找到仍在家鄉的哥哥竇建,手足三人終能重逢。

 

竇漪房找到兄弟後,便將他們接到長安居住,同時為了彌補兄弟二人未能受到良好教育的遺憾,更延請德行、學識俱佳的長者教導他們。竇漪房深知,上天的眷顧不是憑空而來的,必須才德兼備方能福慧雙全。此外,她雖疼愛弟弟,卻嚴守分際,有一次文帝因竇廣國的才學進步神速,大為讚賞,甚至想封他為丞相,結果竇漪房卻反對,竇廣國自己也堅拒不受。竇氏兄弟二人始終謙沖自牧,未因地位提升就改變,在西漢諸多驕奢妄為的外戚家族中,更顯不凡與珍貴。

【見賢思齊】
 

生命運途經常起伏不定,少年時的苦厄,不代表往後的人生都會如此艱辛;反之亦然,年輕時一帆風順,也不代表將來就會飛黃騰達。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是否能從人生日常的順逆起伏中,領悟由心造命的道理,並將倫常作為「做人」的根本,涵養待人處世的清明智慧,就能自在從容地應對生命的種種無常與變動。

 

由此來看竇漪房與兄弟的人生經歷,雖然是因竇漪房當上了皇后,才有手足三人重逢與改變命運的機會,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他們謹守住倫常:竇漪房謹慎勤快,方能有入選的機會;由於她與丈夫相伴扶持,日後才有成為皇后的可能;而竇建和竇廣國不因竇漪房的顯赫就胡作非為,並且努力增進才德,修養自己成為謙謙君子。這種種的作為就是他們能獲得福佑、時來運轉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