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喜効勞

「食」在用心的効勞滋味

楊娟娟師兄

 

十七歲時,楊娟娟師兄任職客運公司的車掌小姐,平日沒有信仰,卻在同事的邀約下,走進了九臺街關帝廟行天宮;起初她只是跟著同事敬拜、學著「求平安」,但就在一次一次地接觸下,她漸漸感受到,只要愈親近 恩主公,心裡就愈覺平安自在,也因此與聖廟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
 

自二十九歲嫁至北投以後,因地緣之便,楊娟娟師兄開始親近行天宮北投分宮,只是家務繁忙,只能當個虔誠的信眾,時來參拜;許多相熟的師兄邀她來此効勞,都讓她一口回絕了:「當時我能力有限,讓我當個信眾就好,若要効勞,我要全心全意。」

能屈能伸‧心自在
 

也許是因為自幼家貧,一家子十幾口人,資源有限,父母總要她讓著弟弟,也養成了娟娟師兄謙卑、退讓的柔軟心,不管遭遇何事,她總能放下身段,不以為苦。

 

六十五歲退休之後,因為客運公司的工友忽然過世,娟娟師兄決定回去幫忙,大家都不明白,以「楊姐」當年在公司裡的年資跟地位,如何願意屈居人下?但娟娟師兄絲毫不以為意:「同事之間感情都很好,有人忽然倒下了,需要支援,那我就去;我不偷、不搶,安分做事情,何來『屈就』之說?」

 

這一支援,就過了三年,娟娟師兄終於能放下工作,把心思投注在信仰上,日日以信眾的身分來參拜聖神仙佛;直到信心與機緣皆具足了,娟娟師兄這才正式進入聖門,從公益志工開始做起。誰知道,向來能屈能伸的她,竟也遭遇了「第一關」!

 

第一次清掃廁所,娟娟師兄才知道不似從前當工友時,以蓮蓬頭灑掃即可,而是要徒手清理,內心因此充滿抗拒,甚至還起了動搖的念頭;她回憶起那次簡直是落荒而逃,但接下來的日子,她鼓勵自己要入境隨俗,別的師兄能做到,自己一定也可以!於是一回生、二回熟,愈做愈有信心。掃塵除垢,除去的本是心中無明,就在某次低頭擦洗廁所地板的時候,她的心底忽然響起一個聲音:「以後沒人做的事情,我來做!」此後,這成了娟娟師兄最重要的効勞信念。

 

心誠意專‧好滋味
 

好比多年來,就因為廚房組較欠缺人力,所以娟娟師兄始終在廚房組服務,不曾遠離,二來,這也是她最有信心的「天職」。一談起烹飪,娟娟師兄的眼睛就閃出燦爛的光芒:「有時人手不足,廚房只有我一個人,但我可以很快地準備十幾道菜,看大家愛吃我做的菜,我心裡很高興,很有成就感。」平日在家,她會看美食節目精進廚藝、報名參加烘焙課程,還能舉一反三,做出許多創意料理;有一次,她試著做泡芙,卻發現自己做的是「扁芙」,一點輕盈感都沒有,所以立刻去烘焙教室請教老師,一心想把手上的甜點做到盡善盡美。

 

「我做事情,最講究『專注』,就跟効勞一樣,沒有把握之前,不輕易承諾。」娟娟師兄說:「這些年我一直待在廚房裡,那就把這件事情做好;中式、西式的菜我都學,不會的就打破砂鍋問到底,做人做事都一樣,一次只做一件事。」

 

近年來,因年歲漸長,加上膝關節退化,還有脫臼的舊傷,導致不耐久站,本來天天報到的娟娟師兄,現在改為一週効勞三日;但只要廚房有人告假,她一定義無反顧來支援,娟娟師兄笑著說:「我是廚房永遠的『預備軍』,有人需要我,我一定到!」

不貪不求‧人平安
 

為人直爽的娟娟師兄,向來不計小節,當年出租房屋,也總是以特別便宜的價格租給房客,她認為出門討生活不易,只要自己過得去,應該給人行個方便;正因這般寬厚而廣結善緣,在丈夫過世以後,有人逕自幫她申請社會補助,希望能為她分憂解勞,但娟娟師兄堅不肯受,她說:「我有能力養活孩子,還有棲身之所,這樣就夠了!一定還有比我更需要幫助的人,大家笑我傻,但我明白一件事,不貪,心裡才安。」

 

如今,娟娟師兄一家和樂,兒孫的工作皆有良好發展,她深切感謝 恩主公多年來的慈悲護佑,點點滴滴,娟娟師兄銘感於心,她始終堅信要做「對的事情」,才能報答 恩主公的德澤於萬一。

 

精誠所至
 

《呂帝心經》云:「以至誠心,治大疑心。」娟娟師兄做的菜,包含她對廚藝的精進、對効勞事務的專注,以及為大家烹飪幸福料理的用心;就因為這份至誠,讓娟娟師兄總能心中坦蕩,做出最正確的選擇,對她來說,充實而平安的効勞歲月,就是人生中最甜美的滋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