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8期

【旅讀視界】

森森不息 亞馬遜雨林
 

跟著文學去旅行,用「心」看見,
不同時代、地域的自然美景或人文風情。

位於南美洲亞馬遜盆地內、亞馬遜河流域沿岸的亞馬遜雨林,橫跨了巴西、蘇利南、蓋亞那、委內瑞拉、哥倫比亞、厄瓜多、祕魯、玻利維亞等八個國家以及法屬圭亞那,是全球面積最大、生物種類最多的熱帶雨林。

地球的生物基因庫
 

亞馬遜雨林分布在赤道兩側,又有亞馬遜河的滋潤,終年高溫且多雨;加上長時間的強烈日照、溼熱的氣候與充沛的雨水,為動植物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,億萬年來,這裡不僅是生物演化的大舞臺,也形成了相當穩定的自然生態系。

 

世界上的已知物種中,一半以上皆可於亞馬遜雨林中發現,其中包括二百五十萬種昆蟲,上萬種植物和大約兩千種鳥類和哺乳動物,並且估計平均每三天,就可能發現一個新物種。雨林中的鳥類更占全世界鳥類總數的五分之一,可說是鳥類學家及愛鳥人士的天堂。

 

由於擁有高度的生物多樣性,亞馬遜雨林被稱為「地球的生物基因庫」,儼然成為全球生物保育的重心。

地球之肺
 

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過度排放,是造成當前地球暖化的主因,而亞馬遜雨林能從大氣吸收、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(約八百至一千兩百億噸,相當於石化燃料業界十三年的總排放量),有助於減緩氣候變化;再者,亞馬遜雨林也為全球供給了百分之六至九的氧氣,或許供氧量不及海裡的浮游生物,仍獲得「地球之肺」的美譽。祈願人們能更懂得珍惜這片雨林,讓地球能夠森森不息。

 

揭開神祕面紗
 

美國知名作家彼得馬修森(Peter Matthiessen),也是探險家與自然學家,當過漁夫與船長,足跡遍及世界各地,作品往往巧妙地融合實地見聞、文獻回顧與科學知識,深獲好評,三度榮獲「美國國家圖書獎」。他曾搭乘貨輪「維尼摩斯號」,自紐約港出發,經由水路,探訪南美洲的荒野地帶,歷時將近七個月;他將這段經歷寫成《雲霧森林》一書,於一九六一年出版,為當時的人們揭開亞馬遜雨林的神祕面紗,至今仍是旅遊文學的經典之作。

今天是我第一天來到亞馬遜河上,周遭的氣氛是令人雀躍的,隨著船隻不斷地向前行,兩岸的世界一一開展在我們面前……中午一過,在幾百碼外的水灣入口,一隻一百多磅重的大魚從水中躍出,啪的一聲像是上鉤的大海鰱,然後落回水中,濺起無數水花,並在厚厚的水面上留下一道痕跡。過一會兒,起風了,大雨傾盆而下。為了避開強大水流,我們改走一條狹小的水道。不到片刻的時間,一道陽光緊接著大雨之後射進叢林中,此時我們的船頭栽進了蘆葦叢,一隻體型很小的鸕鶿越過船隻,往開闊的河面飛去。這是第一次,我們看到了叢林的面貌-密集的棕櫚樹、橡膠樹與木棉樹,高聳在小型堅木與藤蔓植物之上,枝葉透明發亮,栩栩生動。到處是鳥類的身影,如白鷺鷥、河燕、啄木鳥與老鷹……在黃昏的光線下,一對鸚鵡從空中疾馳而下,停棲在樹梢;牠們飛行得相當快速,翅膀大幅度地抖動……天色突然轉暗,就在這一刻,我屏住呼吸,親眼目睹的一切已讓我深深感到,航行的漫長、艱辛都值得了。


-節錄自彼得馬修森《雲霧森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