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7期

【樂活慢行】

親山 親水 親子遊

大溝溪位於臺北市內湖區,鄰近一帶有數個親山步道,坡度平緩易行,沿步道前進,可欣賞原始的溪谷風光。抵達稜線,再從鯉魚山下行回大溝溪,儼然是一個環狀系統,走完全程也僅需兩小時,屬於老少咸宜的大眾級親山步道群。
 

生態公園
 

從捷運大湖公園站下車,經過大湖國小,約十分鐘抵達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。民國九十年納莉颱風,在大湖一帶造成嚴重的水患,為防止山洪再次來襲,市府興建明渠、攔沙壩、豎井等防洪措施,平時作為生態公園,供民眾散步休憩,在防汛期間,也能發揮蓄洪攔沙的功能。

 

進入園區,可見一片開闊的大草原,隨著緩坡高低起伏,放眼望去盡是鮮綠,置身其中,令人心曠神怡。每年冬季,在防汛期過後,管理單位會栽種各式花卉:秋海棠、金魚草、天使花、一串紅……原本綠油油的坡地,頓時變成繽紛花海。

 

大溝溪畔設有親水平臺和跳石,隨時能脫鞋戲水,感受溪水的清涼。一路上也有大樹相伴,走來輕鬆寫意。大溝溪生態復育有成,清澈的溪底魚群悠游,青蛙和烏龜在岸石上晒太陽。松鼠在樹上來回穿梭,蜻蜓、豆娘、蝴蝶於空中自在飛舞,彷彿野生動物的遊樂場。

靜謐溪谷
 

行經攔沙壩,走進靜謐的溪谷,從這開始算是「圓覺步道」的範圍,但實際上就是大溝溪的中游。本路段林相原始、綠蔭蔽天,和生態公園的開闊景象,形成了強烈對比。

 

這裡生長的喬木,多半是副熱帶潮溼溪谷常見的植物,如昔日製作木屐的江某、水冬瓜、菲律賓榕、水金京等。其中以大葉楠被譽為是亞熱帶溪谷的指標性植物,其特點是葉身巨大,果實成熟後由綠變黑,是松鼠和鳥類的食物來源。有時也可看見山蘇花附生在大葉楠的樹幹上,是相當特殊的植物景觀。鮮為人知的是,大葉楠樹皮含有豐富黏液,將其風乾磨成粉,便是所謂「芝蘭粉」、「楠仔粉」,是製作傳統線香和蚊香的重要原料,現今已被化學製品取代。

 

步道沿溪而建,平緩易行,環顧四周,翠巒環抱,彷彿祕境,一陣山風徐徐吹來,即使是炎炎夏日,走來也是清涼舒暢。沿途聆聽蛙鳴鳥囀,觀察昆蟲植物,感受大自然生命的奧妙。由於步道緊鄰溪流,走累了也可下溪濯足。漫步在綠意盎然的林間小徑,河床上有許多巨石,造成高低差,形成小瀑布,兼具視覺和聽覺的享受。

 

大約廿分鐘,即可抵達圓覺瀑布,又稱內湖瀑布,是內湖八大名景之一。只見一涓水流如白色布幕一般,自岩壁高處落下,打在巨石上,激發出陣陣水氣,使空氣中夾帶大量陰離子,和芬多精互相結合,有助於身心健康,被稱為是空氣中的「維他命」。

林蔭山道
 

經過一番森林浴洗禮,駐足片刻,可沿階梯登上稜線,若往北走向碧山,可以抵風櫃嘴,最遠可達陽明山的冷水坑、擎天崗,不過這需有相當的體力才能達成。親子級的走法,建議走鯉魚山回程。

 

鯉魚山的山勢呈現頭高尾低,因酷似鯉魚而得名,由斜坡望去,可見陡峭山勢,濃密的樹林一直延伸到山腰下,視野良好,頗為壯觀。鯉魚山步道,山友暱稱「小人國」,原因是早年有民眾整理環境,見步道旁大石林立,便在此留下許多雕刻作品,呈現臺灣各地名景風貌,彷彿置身「格列佛遊記」。

 

一路玩賞,不覺已回大溝溪,若是意猶未盡,可從葉氏祖廟旁小徑,走進碧湖步道。在登山口迎接我們的,是氣勢雄壯的新福本坑模擬口。原來,早年內湖一帶亦是臺灣北部的產煤重地,民國五十年代,這裡的煤礦產量有高達七萬多噸的紀錄,據說當年內湖一帶的居民,都會趁農閒入坑打工,在物資缺乏的年代,這可是一份不錯的差事。

 

如今新福本坑已封閉,產業道路也轉型成親山步道,民眾仍可從昔日的煤車、鐵軌和模擬坑口,緬懷當年歷史。碧湖步道全長僅一點三公里,漫步在新設的花崗岩步道,可眺望臺北盆地。大約四十分鐘即可抵達捷運內湖站,完成這趟愉快的親山半日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