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6期

【旅讀視界】

生機蓬勃的壯闊高原 肯亞
 

跟著文學去旅行,用「心」看見,
不同時代、地域的自然美景或人文風情。

非洲東部的肯亞共和國(Republic of Kenya),簡稱肯亞,位於東非高原,平均海拔一千五百公尺;由於境內「赤道橫貫東西,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」,故有「東非十字架」之稱;東南瀕臨印度洋,海岸線長五百多公里;中部聳立著肯亞山,山頂終年白雪覆蓋,山腰卻常綠如春,為全國最高峰及非洲第二高峰;南方邊界則緊鄰著吉力馬札羅山,在肯亞境內也能遠眺這座非洲最高峰。

悠久文化

肯亞的圖爾卡納湖,以「人類的搖籃」著稱於世,湖畔的考古遺跡,證實近三百萬年前這裡已有人類存在,古老的智慧與文明傳續不絕,即使在種族與政治等方面歷經種種磨難,崇尚自由與和平的肯亞人民,始終保持著樸實無華的民族特質。西元一八九○年,肯亞成為英國領土,至一九六三年才正式建國,首都為奈洛比(Nairobi),主要語言為史瓦希里語及英語;現今,有些種族仍過著游牧生活,而城市居民雖已邁向現代化,依然對動物充滿熱愛。

 

動物天堂

肯亞氣候宜人,遍地綠野,無數野生動物在此棲息繁衍,但十八世紀後,因人類過度獵捕而數量驟減;一九四七年後,政府陸續設立了四十多個國家公園和國家保護區,一九七七年更全面禁止狩獵,從此逐漸恢復生機,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,除了置身在廣闊的自然美景外,也能和動物近距離接觸。

堅毅女性
 

著名作家凱倫.白列森(Karen Blixen),一八八五年出生於丹麥的貴族世家,家境富裕,父親早逝,由母親撫養長大;二十八歲時,乘船遠赴非洲的肯亞,和遠房堂兄結婚,成了恩崗高地(位於奈洛比的西南方)一座咖啡農場的女主人;四十六歲那年,她已離婚,結束掉經營不善的咖啡事業,幾乎身無分文地回到丹麥,取了一個男性化的筆名-伊薩克.狄尼森(Isak Dinesen),創作出《遠離非洲》(Out of Africa)這部曠世巨作,描述十餘年的非洲經歷,展現堅強獨立的女性風采,於一九三七年出版,不僅受到丹麥人民的推崇,也享譽國際,一九八五年改編為電影,更是轟動一時,至今仍讓廣大書迷、影迷回味不已。

我曾經看過成群結隊的大象,跋涉穿過叢林,日光從濃密的藤蔓間隙一點點、一片片灑落,牠們踏步行走,彷彿要到世界盡頭赴約-此景儼然如一張古老、珍奇的巨幅波斯地毯,滾邊上漫染著碧綠、黃橙、黑棕的色彩。

 

我曾經一次又一次觀看長頸鹿橫越大草原,牠們的姿態奇異獨特又優雅無比,不像野生動物,倒像是稀有碩大的花,斑斑點點,有著長長的莖,徜徉前行。

 

我曾尾隨一對大清早散步的犀牛,發出「呼嘶呼嘶」的呼吸聲,清晨的空氣冷得扎鼻,牠們猶如兩塊長出尖角的大石,優遊嬉戲於深谷中。 我曾在日出之前,殘月之下,注視高貴的獅子步上歸途,形成一道黑糊糊的痕跡劃過銀白草原;我也看過獅子午睡打盹,一家大小依偎著,愜意地歇臥,在皂莢木底下沁涼如甘泉的蔭影裡。

─節錄自伊薩克.狄尼森《遠離非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