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5期

【德行如風】

讀書破萬卷的李泌

鄴侯家多書,插架三萬軸一一懸牙籤,新若手未觸。
為人強記覽,過眼不再讀
偉哉群聖文,磊落載其腹……
   -唐
韓愈
〈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〉(節錄)

 

這首詩是韓愈晚年的作品,原本共二十六句,主旨是鼓勵青年學子諸葛覺前往隨州(在今湖北北部),跟著當地刺史(行政長官)李繁讀書。不過令人不解的是,韓愈是古文大家,卻建議諸葛覺去向別人學習,難道是他無意提攜後進嗎?

 

其實,韓愈的想法是有前瞻性的。一來當時他已五十五歲,心力大不如前;二來自己的仕途並不順利,恐怕也難以為年輕人引薦。韓愈覺得,指引諸葛覺去找李繁更好,因為李家藏書豐富,而韓、李交情深厚,相信李繁一定能善加教導,造就諸葛覺光明的前途。然而,又為何李家的藏書能「汗牛充棟」到連大文豪都欽佩呢?

愛書惜書 博聞強記

李繁的家學要從其父親李泌談起,韓愈此詩開頭所稱的「鄴侯」即是李泌,因為他在唐德宗貞元年間擔任過宰相,被封為「鄴縣侯」,故有此稱。

 

李泌一生歷仕四朝天子,照理說應該能權位、名利雙收,聲勢顯赫,但實際上他對於官場利祿看得非常淡泊,同時長期「辟穀」(古代一種不吃五穀的道家修煉法),所以平日生活非常簡樸,唯獨愛好讀書,家中藏書三萬多卷,並且還立下家訓,告誡子孫:無論未來家道如何,絕對不可賣書!

 

那麼,李泌真的翻閱過每一本書嗎?韓愈詩中稱「一一懸牙籤」,可知李泌不只看過這些書,還會分門別類,以不同顏色的牙籤一一標示出經、史、子、集四種類型的圖書。當時所稱的「牙籤」,不是今日用來剔牙的工具,而是以象牙所製成的書籤,懸掛於書卷的軸頭上,注明書名等相關資訊。如此歸類方式儼然就是圖書館的規模,找起書來自然井井有條。若是李泌沒看過這些書,又怎麼能做出這般鉅細靡遺的浩大工程?

 

尤其驚人的是,李泌讀書更惜書,他看過的書嶄新得彷彿從未翻閱過。李泌對於書的愛好與重視也深深影響了後代,李繁從小耳濡目染,為了要向父親看齊,便練就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力,自古的「偉哉群聖文」皆能「磊落載其腹」。這般超凡的讀書能力,難怪連韓愈都折服了。

善惡賢奸 一念之間

李泌以身作則,將讀書惜書的好習慣傳承為家風,影響子孫;在朝為官,李泌也一本仁德情懷,深深影響他所輔佐的天子。

 

當李泌初為官時,唐玄宗李隆基器重他的博學多聞,特別任命為「待詔翰林」,侍奉東宮,等於是太子李亨的重要幕僚及個人祕書。然而,此時正是權相李林甫當道,他為了替自己支持的皇子奪取太子之位,曾多次設計陷害李亨,使得李亨差點遭到廢黜,兩人之間已到水火不容的地步。

 

安史之亂發生後,李亨在靈州(今寧夏靈武)登基,是為唐肅宗,而逃至成都的李隆基則被尊為太上皇。先前受盡李林甫欺凌的李亨,為消心頭之恨,即使李林甫已過世數年,仍想大肆羞辱一番。

 

李泌得知後,馬上向皇上陳述:「陛下已為天子,若仍對宿怨耿耿於懷,難以顯示聖恩寬宏,也徒留安史之輩一個叛逆的藉口;其次,李林甫為太上皇起用、重視之人,此報復之舉,不就是暗示太上皇識人不明?而太上皇年事已高,若有不測,陛下將背負不孝之名。」

 

一番通達人情義理的說詞,警醒了皇帝,但思及往昔所受之委屈,李亨仍百感交集地對李泌說:「朕感謝愛卿一路扶持,今日所言,定當感悟。」

 

身為人臣,李泌與李林甫有若天壤之別,而良善無私的心念也就是他們為賢或為奸的關鍵!

【見賢思齊】
 

行天宮寶經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:「經者,常也,所言無非人生日用常行道理。」聖賢經典教化世人行善避惡、懷仁尚義,提倡五倫八德、忠孝廉節等人倫常道,點明立身處世的做人基本原則,正是世人培養正信的最佳法門。

 

若是人人都能學習李泌讀書的精神,將經典中「諸惡莫作、眾善奉行」的諦理,內化成行為的準則,如此不僅可以清修己身,通往平安幸福的道路,並且利益他人,共造利人利己的福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