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4期

【信眾見證】

福由心造,慧由心生

◎ 行善之方在於誠


林女士是恩主公醫院的資深志工,她娓娓道來母親和自己的生命故事,見證 恩主公的廣大慈悲,也分享了服務奉獻的深刻體悟。
 

對媽媽和我來說, 恩主公永遠是最重要的精神依靠。媽媽從小敬拜 恩主公,虔誠的信仰一直沒有改變過,尤其在民國六十年代,受到大環境影響,爸爸創立的紡織工廠停止營運,我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,這段日子裡,每當媽媽情緒低落或深感無助時,就會到行修宮(行天宮三峽分宮)向 恩主公稟明現況,接著請求指引,讓自己的心能放下掛礙,並且獲得堅持不懈的力量。在 恩主公的護佑下,爸爸很快就找到一份新工作,努力打拚,媽媽則一邊當保母,一邊做家庭代工,他們刻苦耐勞、勤儉持家,終於度過了難關。

 

回想起來,媽媽總是以行天宮的正信理念教養我們,我也傳承了媽媽的信仰,用心經營自己的家庭。媽媽常說:「若能修德敬神,相信 恩主公會賜給我們平安,還有智慧。」「只要是對的事,認真、用心去做,自能獲得 恩主公的庇佑。」我一直牢記在心,並且努力實踐,果真喜福相隨,全家人一切順遂,和樂融融。

 

為了報答 恩主公的疼惜,約二十年前,我加入恩主公醫院志工的行列,協助行動不便的病友、長輩就診,並且在服務臺為民眾提供諮詢服務,誠如《玉皇上帝消劫真經》的教誨:「行善之方在於誠。」行善助人,重要的是一顆誠心。真誠的心意、委婉的態度、專注的聆聽、體貼的言語、發自內心的笑容,即是雙向溝通的穩固橋梁,設身處地為民眾著想,傳遞正確的資訊及正向的能量,讓每位民眾都能放心、安心,院內氛圍自然更加和諧融洽;後來媽媽也發心成為志工,在醫院平安室誦經、整理環境,以及陪伴、撫慰病友和家屬,至今已超過十八年。近來每個星期一早上,媽媽和我還會到橫溪恩主公護理之家服務,母女倆一起做 恩主公的「腳手」,感到很歡喜,也很踏實。

 

三年前,我不小心跌倒,手骨折了,就醫診治,才知道是骨囊腫導致手臂骨質疏鬆,隨後更發現整體健康狀況不佳,因此決定暫時放下工作,好好休息。在休養期間,我回顧過往,覺察到自己的習氣,例如過度在乎別人的看法、容易鑽牛角尖等,身體長期處於負面情緒造成的壓力下,當然會生病。感謝恩主公賜予我「病痛」這份禮物,讓我明白想擁有健康的身體,先要擁有一顆健康的心。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教導世人要「問心」,問心就是省察與懺悔,因此我隨時提醒自己,順境要感恩、惜福,逆境要反省、改過,待人要謙卑、圓融,照顧好自己的心,生活自然充滿安康喜樂。

 

感恩 恩主公慈悲護佑我們全家平安,感恩 玄空師父擘建修心進德的清淨道場,感謝媽媽以身教、言教為我樹立最好的榜樣,我是幸福的,因為我有機會,能夠實現生命的最大價值─服務人群。未來我會持續學習、精進,盡我所能,為社會祥和的願景,貢獻一份心力。


◎ 齊心同行平安路
 

行天宮社會大學的學員陳女士,經常到行天宮台北本宮參拜,四十多年來,時時蒙受 恩主公眷顧,因此特地參加「信眾感恩見證」,願與眾人同霑法喜,共沐聖恩。
 

去年四月,陳女士一家到離島旅行,在船上,全家人卻一直嘔吐、暈眩不適,她感到手足無措,於是誠心持誦平安卡背面的〈金光神咒〉,祈求神明護佑身心平安,全家人的身體狀況果然逐漸好轉;回程決定改買機票,但當時一票難求,她只能朝台北本宮的方向,虔誠地向 恩主公傾訴自己的難處與祈願,最後終於順利購得機票,為家人免去了船行顛簸之苦。

 

六月,陳女士一家再度出發,到日本散心,孩子卻在途中生病,語言不通的他們為此吃盡苦頭,加上出入境紀錄發生問題,讓原本美好的心情頓感低落;此時,陳女士再度誠心持誦〈金光神咒〉,讓心平靜下來,並且鼓勵家人,千萬不要灰心,一定要有信心。在接下來的旅程中,一家人彼此打氣、同心協力,將所有的難關一一化解,留下最難忘的回憶,家人間的親情也更加凝聚而親密。

 

陳女士說:「隨著年紀增長,經過社會歷練,才真正懂得 恩主公多麼靈感,多麼慈悲!依循聖神仙佛的指引,將行天宮寶經蘊含的正信義理,真正落實在日常生活中,相信人生的旅途,就會愈走愈安穩、順遂!」


◎ 皇天不負苦心人
 

理想,因努力更靠近;希望,就在自己手裡。-行天宮平安心語
 

家住新北市板橋區的陳先生,為了讓父母過更好的生活,下定決心發憤讀書,承蒙 恩主公眷佑,今年初順利通過國家考試,金榜題名。 陳先生表示,他的父親是名公車司機,身體欠安,仍強打起精神認真工作,母親則在餐廳上班,從早忙到晚,十分勞累,但他們毫無怨言,總是把最好的一切留給他和妹妹,他由衷感激,但也萬分不捨。他說:「父母的恩情,我無以為報,只盼他們不再那麼辛苦。現在,我終於有能力好好照顧他們了!」

 

陳先生的父母是 恩主公的虔誠信徒,他在耳濡目染之下,也經常來行天宮台北本宮拜拜。他說:「準備考試期間,我每天苦讀十幾個小時,有時莫名感到焦慮,就來廟裡走走,散散心,和 恩主公說說話,心安定了,再回家繼續奮鬥。」

 

談到對未來的規畫,他說:「希望父母放下生活的重擔後,全家人可以一起當志工、做好事,不僅幫助別人,也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價值、更有意義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