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3期

【旅讀視界】

親山近海的花蓮
 

跟著文學去旅行,用「心」看見,
不同時代、地域的自然美景或人文風情。

 

臺灣東部的花蓮縣,擁有秀麗雄偉的風光,還有「玉山國家公園」、「太魯閣國家公園」、「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」與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」,並且保留了原住民與客家族群的傳統文化,維持著純淨天然的風貌,被許多人視為「臺灣的一片淨土」。

 

花蓮,不只一個名字
 

根據《花蓮縣志》,明朝天啟年間,西班牙人來到現今花蓮縣新城鄉一帶採取砂金,將這裡稱為「哆囉滿」,意指「閃閃發亮的地方」,是史料記載中最早的花蓮古名。

另一方面,現今花蓮縣新城鄉、花蓮市、吉安鄉一帶,是原住民撒奇萊雅族(Sakiraya)的世居地,這個族名的意思是「真正的人」;外族初訪此地時,常將其族名誤認為地名,並以簡稱「奇萊」(kiray)稱呼此處,因此花蓮從前也叫作「奇萊」。

清朝嘉慶年間,相傳來此開墾的漢人,看見花蓮溪東注於太平洋,溪水與海浪互相激盪、波瀾迴繞,故稱此地為「洄瀾」,後來才改為閩南語音近的「花蓮」。

 

在大山與大海之間
 

花蓮縣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,西倚高聳的中央山脈,東臨浩瀚的太平洋,海岸山脈縱貫於東側,北迴歸線在中央偏南處通過。

中央山脈在花蓮縣占了極大面積,其中三千公尺以上、列入「臺灣百岳」的山峰多達四十三座,例如秀姑巒山、南湖大山、奇萊北峰、合歡東峰等;發源自中央山脈的主要河川,則包括了和平溪、花蓮溪與秀姑巒溪等流域。

花蓮縣的平原,多半夾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,寬度僅三至九公里,地理上屬於縱谷平原的河川沖積扇地形,稱為花東縱谷,僅占全縣面積的百分之十,卻是多數人口聚居的所在。

花蓮縣的海岸線長達一二四公里,遍布著斷崖峭壁、海蝕溝、海蝕平臺、壺穴等海岸地形,尤其是和平溪口南邊的「清水斷崖」,由大理岩和片麻岩構成,堅硬且固實,造就了險峻壯闊的垂直景觀。

 

當歷史與文學交會時
 

花蓮是作家楊牧的故鄉,他的自傳散文集《山風海雨》,融合了史實掌故與童年回憶,細膩描繪一九四○年代的花蓮圖像,一幕幕情景如在目前,流露出對這塊土地的孺慕之情,兼具歷史意義與文學價值,若能耐心慢讀,相信會有滿滿的收穫。

那是一個寧靜的小城,在那個年代,沉睡於層層疊高的青山之下,靠著太平洋邊最白最乾淨的沙灘。站在東西走向的大街上,你可以看見盡頭就是一片碧藍的海色,平靜溫柔,在幾乎同樣碧藍的天空下。回頭是最高的山巔,忽然拔起數千公尺,遠遠俯視著花蓮……火車緩慢地吐著煤煙在縱谷裡爬行,狹窄的公路削過斷崖,空曠裡偶然駛過一隊車輛,小心在隧道和隧道間進出盤旋。花蓮就在那公路和鐵路交會點上沉睡,在一片美麗的河流沖積扇裡,枕著太平洋的催眠曲,浪花湧上沙灘,退下,又湧上,重複著千萬年的旋律,不管有沒有人聽到它。花蓮就在高山和大海銜接的一塊小平原上,低矮的房子藏在檳榔樹、鳳凰木、老榕、麵包樹和不知名的闊葉樹下。河畔和湖邊是蘆葦和水薑花。

─節錄自楊牧《山風海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