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3期

【字裡行間】

文武雙全 人間豪傑
 

在人類的文化概念中,「成雙成對」的事物往往意味著一種美好的狀態。若是一個人能同時具備兩項旗鼓相當的好處或優點,即代表了幸福與圓滿。於是稱譽他人能「雙全」什麼事物,如:「文武雙全」、「才貌雙全」等,這就是最好的祝福。
 

 

在漢字中,指涉數目「二」的文字相當多,如:「兩」、「倆」、「雙」、「對」等,相較於其他數字,似乎「二」更受到一般人的偏愛。

以「雙」為例,除了當作偶數物品的量詞,像「一雙鞋子」、「兩雙筷子」,本身也蘊涵了匹配的意義,究其原因,則要先從「隻」說起。許慎在《說文解字》中解釋「隻」為:「鳥一枚也。从又持隹。持一隹曰隻,二隹曰雙。」「隹」音ㄓㄨㄟ,指短尾鳥;「又」在此處為本義,是右手的象形字。所以右手抓住了單一的鳥,意思就是「獵取」,原來「隻」是「獲」的本字。

後來,「隻」既然是右手持一隹,那麼引申其義,便可用作「一」、「單獨」的代稱,甚至還假借為飛禽走獸的量詞,像「一隻雞」、「兩隻兔子」等。然而隨著「後起義」日益頻繁使用,「隻」就像其他假借字一樣,本義也不為一般人所聞,於是到戰國時另造「獲」字,完全取代了「打獵所得」之義。

大約也是在戰國時期,由「隻」衍生出「雙」,手裡捉到的鳥數從「一」變成了「二」,意味兩件同樣的事物可以相配對,據推測應該是與「單」、「複」或「奇(ㄐㄧ)」、「偶」概念的出現有關。此後,人人皆喜好「出雙入對」的事物,藉此享受滿滿的幸福感,而不願陷入「形單影隻」的情境。

再看「全」這個字,並未見於甲骨文,大約到西周以後的大篆才出現,在《周禮‧冬官考工記‧玉人》中提到:「天子用全。」「全」是什麼?東漢許慎解釋為「純玉也」,而稍後的經學家鄭玄也說明:「全,純色也。」由此可知,「全」原來是純色無瑕疵的玉,專門作為天子在朝儀時所使用的玉器,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。因為「全」的外貌、形態是「單純」且「完整」的,所以日後形容事物具有「皆」、「都」、「完備」的美好特質時,就會以「全」稱之。

如今,「雙」、「全」二字,雖然它們的源流與本義已隱沒在歷史的長河中,但所代表的圓滿和齊備,仍然深深鐫刻在世人的心底,而化身為惕勵自我進步的期許,以及祝福他人達到完美狀態的真摯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