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92期

【坐看雲起】

悠然策藜杖 歸向桃花源

桃(學名:Prunus persica),薔薇科,落葉小喬木,其花可觀、果實多汁美味,枝、葉、果、根、桃仁皆具有藥用價值,桃木堅硬,可供雕刻;主要分布於溫帶地區,以嫁接方式繁殖。
 

很高興認識你 桃樹


桃葉為窄橢圓形,邊緣呈鋸齒狀,暗綠色有光澤;樹皮暗灰色,隨年齡增長出現裂縫;花色從淡粉、深粉紅到紅色都有,偶爾也會出現白色花朵,在早春時盛開;果實表面生有毛茸,果肉白,黃色或帶有紅暈,少數呈紅色;果肉多半柔軟,唯油桃口感脆硬,且表面光滑。
 

春暖花開時
 

在漢字文化圈中,桃花的寓意豐富,比如〈詩經•桃夭〉中的「桃之夭夭,灼灼其華,之子於歸,宜室宜家」(夭夭,指樹木壯盛的樣子;灼灼,形容火紅),即以桃花繁盛比喻新娘貌美有德,使家族興旺、和樂;而相傳「蟠桃」能延年益壽、「桃木」可趨吉避凶、「桃李滿天下」是讚美對方育才無數,還有「人面桃花」,有景物依舊,物是人非之感。 另外,桃花也象徵春天到來,如名句「竹外桃花三兩枝,春江水暖鴨先知。」杜甫〈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〉:「桃花一簇開無主,可愛深紅愛淺紅?」向來嚴肅的詩聖,竟煩惱起自己究竟是愛何種顏色的花;而桃花除了象徵四季之「春」外,也意喻人的青春花季,《紅樓夢》裡,賈寶玉與林黛玉在桃林共讀,滿天飛花繽紛,既是春光爛漫,也讚歎年輕生命之美。

 

對美好生活的嚮往

 

「桃花源」一詞,源於陶淵明詩《桃花源詩並序》,詩序《桃花源記》記述凡俗的漁夫,誤入人間仙境之事;一般認為,陶淵明是以桃花源象徵自給自足、善良單純的大同世界,同時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。雖是虛構的理想國,卻採現實筆法,將虛景實寫,予人更真實的感受;另一方面,作者又在文末留下了懸念,安排漁人循著原路,卻再也找不到世外桃源,如真似幻,忽遠忽近,相當耐人尋味。

 

心靈桃花源

 

其實,桃花源並非虛構,善良純真的人心,即是真正的「烏托邦」,所以當漁人迷失本心,失信於村人時,通往祕境的道路自然消失無蹤。劉禹錫〈桃源行〉言:「桃花滿溪水似鏡,塵心如垢洗不去。仙家一出尋無蹤,至今水流山重重。」唯有時時「問心」、「洗心」,滌淨舊習與俗念,端正一言一行,方能使心鏡重現潔淨光亮,映照生命中的十里桃花。 

     

〈桃花源記〉(節錄)
 

晉太元中,武陵人捕魚為業。緣溪行,忘路之遠近。忽逢桃花林,夾岸數百步,中無雜樹,芳草鮮美,落英繽紛,漁人甚異之。復前行,欲窮其林。

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。山有小口,髣髴若有光,便舍船,從口入。初極狹,才通人。復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。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,有良田,美池,桑,竹之屬。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其中往來種作,男女衣著,悉如外人;黃髮垂髫,並怡然自樂。

 

【註釋】
緣:沿著
落英:落花
髣髴:同「彷彿」
舍:通「捨」    
儼然:整齊的樣子
阡陌交通:田間小路交錯相通
雞犬相聞: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
黃髮垂髫:指老人與小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