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60期

【一念之間】
《太上感應篇》今譯今註(五)

【語譯】 

希望世人要秉持良知,力行好事,來累積深厚的道德功分;

對於天地所生的萬物、所賜予的資源,要心存慈悲,珍惜愛護;
 

對於工作要盡忠職守,對於父母要孝順恭敬,對於兄弟姊妹要互相友愛尊重;

凡事要先端正自己,做出表率,才有資格與能力去感化他人向善。

【說明】

這段經文開示我們「修心」的四個重點。「積德累功」代表「恆心」,意謂道德功分要深厚,絕對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努力與堅持。「慈心於物」提醒世人要涵養不忍眾生受苦的「慈悲心」,能將心比心,扶助他人安度難關,善待萬物。

 

忠孝友弟」則代表「敬心」,在職場上要敬業當責、盡心盡力;對父母要孝敬奉養、和顏悅色;和手足相處要互敬互愛、彼此扶持。「正己化人」代表「正心」,我們的心和身都要保持端正,即使世道再混亂,依然持守正確的價值觀,給予他人正向的影響。

 

而要貫徹這四種修心之道,我們必須謹守三個重要原則。首先是「勿忽小善」。修心行經、積德累功要能夠不捨小善,就算只是微小的善意,也要盡力實踐圓滿。

 

我們要懂得「反求諸己」,能有自知之明,隨時隨地自我反省、觀照,檢視自己的心是否生起不當念頭?言行是否違背禮法道義?無論惡念再細、惡行再小,也不能輕忽,而是要用心防範、努力斷除,清淨身心口三業,讓言行返回正軌。

 

在為善、行善時,也一定要做到「忘德無執」。忘的工夫,是去除貪戀、偏執,涵養放下、捨得的心胸。我們做好事不是為了貪求功德、福報,也不能抱著敷衍了事的心態,而是單純隨順心中的善意,以及對他人的關懷,盡力付出,不求回報。

 

期盼我們向內修心、向外修身,無論處於何種環境,都能堅守道德、積累善緣,有益於社會。相信日久功深,我們的品德就會持續增長,家庭、社會更能因為個體的改變,推動群體的發展,變得溫馨、祥和、美滿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