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間行腳】
萬般由心,心定則境靜
現代生活繁忙,心不免隨著外境紛擾而感到焦慮、煩惱,甚至掉進負面情緒的漩渦;那麼要如何能尋得一方寧靜祥和之地?
一位學習國樂的年輕人,有天他獲得老師認可,一起前往社區的公園表演。不料,那裡並沒有所謂的「舞臺」,只簡單擺設了椅子;演出時,群眾就在一旁來來去去,幾乎零距離,周圍的人聲車聲,更是此起彼落。空間壓迫和外在干擾,這令年輕人很不適應,心神飄忽不定,愈來愈感到焦慮,音色、節拍都失去平常的水準,令他相當沮喪。
但年輕人的老師演奏中阮琴時,神情沉靜專注,樂音依舊動人悠揚,彷彿周遭的擁擠與喧囂完全不存在。年輕人覺得很慚愧,中場休息時問老師:「這裡太吵太擠,我心都散了,您如何能做到如此淡定?」老師悠然答道:「心若安於內,萬境自清明。」
老師一席話如醍醐灌頂,下半場開始,年輕人彈奏前先深深吸氣、緩緩吐氣,嘗試讓自己的心安穩、靜下來,不再去留意四周的環境,也不再去計算觀眾的距離,將全部的注意力,都錨定在指尖與琴弦的每一次觸碰。他發現當心神全然投入其中,即使外界的紛雜沒有消失,卻彷彿逐漸變遠、變輕,外境不再成為他的阻礙,而能由內流淌出曼妙的音色。
身在人境的我們,總是渴盼著沒有車馬喧譁的「靜地」,卻往往愈求之、愈不可得。真正的「靜」,不是尋求外境的安靜,而是心能否定靜。就如同故事中的年輕人,在老師提點下,將受到外部干擾散亂的心,喚回此時此刻,集中心神,就能從從容容發揮真正的技藝。
正如行天宮寶經《呂帝心經》云:「以鎮定心,治搖惑心。」 呂恩主開示世人一條智慧之路:心定則境靜。當我們感覺到心在浮動、思緒如麻時,可以深呼吸或持誦經咒,將擾攘、外擴的意念,帶回我們存在的當下,覺察到心之所在。當心能夠安住,如如不動,那麼許多外來的嘈雜、誘惑便無法影響內在;覺知也就愈發清明,自然能夠生起智慧,幫助我們洞察萬事萬物的真正本質,有能力明辨是非而不再隨波逐流,堅定踏實地走在人生正道上。
行天宮精神導師 玄空師父開示:「萬般由心。」心之所向,就是人生所往。期盼我們都能找到內在真正的寧靜與平和,也為我們的家庭和社會,帶來更多的安定與祥和。
【下一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