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52期

【聖心鐫詠】

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(五十)

關扃綰鑰東南,盪海鐘聲滿雲壑;

聖德光紹漢緒,漫天劫火奮神威。

【語譯】 

關聖帝君慈悲守護著位處大陸東南的臺灣百姓,浩然的正氣與秉忠行義的聲名威望,伴隨北投行天宮鐘樓的清亮鐘聲,迴盪在天地之間,喚醒世道人心;


關聖帝君的聖德,體現於承續大漢正統,四處征討叛逆,於戰火中展現奮勇凜然的神威,成就永垂不朽的典範。
 

【註釋】 


一 扃:音ㄐㄩㄥ,安裝在門外的門閂或環鈕。

  關扃:又作「扃關」,為門扉內、外門閂的合稱,代指門戶;後引申為防衛、守護一方的人或關隘、天險。此處則雙重借代 關聖帝君,以及位於北投行天宮的鐘樓。唐代李涉〈題連雲堡〉:「由來天地有關扃,斷壑連山接杳冥。

  綰鑰:綰,音ㄨㄢˇ,統御、主掌;鑰,控管出入。明代李東陽〈祭學士柯先生文〉:「公之秉章綰鑰,衡度精確。

 

二 盪海:盪,撼動。形容 關聖帝君的聲名宏揚海內外,使人為之震撼敬服。唐代張鼎〈鄴城引〉:「盪海吞江制中國,迴天運斗應南面。」」

  鐘聲:古代帝王以鐘聲表彰至德、銘記功勳,此處雙關 關聖帝君的聖德威名及教誨開示,與北投行天宮的鐘聲、宏揚的正信皆恆常遠播、響徹天地。北宋陳暘《樂書.卷一一〇‧銘鐘》:「嘗觀顓帝居位,文德者錫以鐘聲……非特賞功於一時,抑又銘功於不朽矣!

  雲壑:壑,山谷。從天上的雲到下凹低陷的山谷,代指天地。唐代權德輿〈送上虞丞〉:「雲壑窺仙籍,風謠驗地圖。

 

三 光紹:光大紹述,即繼承前人的事業成就,並發揚光大。北宋薛居正等《舊五代史》卷四十六:「先皇帝誕膺天睠,光紹帝圖。

  漢緒:漢室正統。清代何焯《義門讀書記》卷三十八:「然魏、吳皆漢臣子,漢中王(劉先主)既承漢緒,魏、吳不得而抗也。

 

四 漫天:滿天,此指到處、遍地。

  劫火:戰爭災劫所導致的兵火。

【賞析】 


本楹聯書體為隸書,筆力蒼勁,結體嚴謹,然風神瀟灑,行筆流麗,獨具特色。

 

上、下聯首句分嵌「關」、「聖」二字,點明行天宮敬拜之主神為 「關聖帝君」。

 

本聯鐫刻於北投行天宮鐘樓下方護龍的楹柱,故從鐘樓所在的「東南」、「鐘聲」發想,揉合古今時空,以虛實想像的筆法,凝煉出深刻的意涵與豐富的意象。

 

上聯從「空間」著眼,點明臺灣位於東南沿海,鐘樓亦位在北投行天宮建築主體東南側;又以「鐘聲」雙關今日行天宮的具體鐘聲,與留傳至今的 關聖帝君聲勢名望、開示教誨,再以「盪海」、「滿雲壑」的想像虛筆,讚揚 關聖帝君的忠義精神與德望恩澤無遠弗屆、發聾振聵,受世人敬服景仰,競相傳頌。

 

下聯則洄溯「時間」,彰顯 關聖帝君的事蹟,與《明聖經》「結義匡扶漢室」、「東戰西征,百戰而江山纔定」等經文遙相呼應。聯文以「光紹漢緒」、「漫天劫火奮神威」的具體描寫,讚歎 關聖帝君在漢朝秉持忠義之心,立志匡扶漢室,於戰爭劫火中為國家、百姓奮戰不懈,所厚植的道德根基,成就了崇高的聖名與神威。所以世間對關聖帝君的崇敬、信仰,歷時二千年始終如一,各地奉祀不絕。

楹聯撰書者介紹

吳 平(1920~2019) 原名國治,字堪白,浙江餘姚人。

因家學淵源、轉益多師,故精通書、畫、篆刻。

書法兼擅篆、隸、楷、行四體,行草以宋明人韻致為尚;繪畫師從高逸鴻學習花卉畫,融會傳統而自創新局。

曾獲中山文藝獎篆刻類、中國畫學會金爵獎等榮耀。

來臺後久任公職,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。

著有《吳平堪白書畫集》、《吳平堪白書畫篆刻》、《吳平書畫篆刻集:吉祥多寶既壽永康》等書。

楹聯小百科 由今日之果,思往昔之因的「因果敘述法」

「因果敘述法」,是在寫作時,特意使楹聯的上下聯或文句之間,形成因果相承循環的關係。如本聯中,上聯描寫 關聖帝君的神能恩澤遍及臺灣、海內外,是今日親見的「結果」;下聯則追溯過往、點出「原因」,頌揚 關聖帝君在降生東漢末年時,以堅定的忠義德行光大漢室正統,不避危難地對抗亂臣賊子,故能德圓妙果,領任為神,護佑臺灣百姓人心安定,民生富足安樂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