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4期

【効勞願行】

時代在變,不變的是信仰

時間過得很快,社會變得很快,然而,無論外界怎麼變,唯一不變的,是心中對 恩主公的堅定信仰,對每個行天宮効勞生來說,這就是他們一生當中最重要的靈性支柱。

 

余美珠師兄於行修宮(三峽分宮)効勞,今年高齡八十有六,早年受到 恩主公的庇佑與啟發,來此効勞一生。數十年來,總是默默來到廟裡,替神明做事,替信眾服務,風雨無阻,數十年如一日。慈祥的面龐,和藹的笑容,是她的正字標記。

吃好吃壞要知足

美珠師兄是鶯歌在地人,出生於日治時期,因太平洋戰爭爆發,臺灣受到牽連,導致經濟跌到谷底,民生物資稀缺,明明盛產稻米的臺灣,竟也陷入糧食不足的困境。

 

美珠師兄說:「那段時間生活很苦,我雖然還小,也要幫忙做家事,負責到外面撿乾柴、生火煮飯。戰時,配給的白米非常少,只能煮出很稀的白粥。比較好的時候還有番薯籤可以佐餐,或是一種吃起來很乾澀的樹薯粉。沒東西佐餐怎麼辦?就把鹽巴炒一炒,需要的時候放一點到粥裡。」

 

她回憶,有次祖父用自己編織的菜籃,跟附近農家換來一條醃蘿蔔。家裡人太多,捨不得一次吃完,就把醃蘿蔔放進鍋子裡泡水,肚子餓的人,就去撈一杓淡淡的湯水來充飢。「日子過得很艱難,但大家都是這樣撐過來的。」美珠師兄感嘆地說:「回想過去,有得吃就要感謝天地神明了。現在大家都有得吃,真的都要知足才是。」

 

漫天煤灰的日子

戰後,經濟逐漸復甦,鶯歌成為陶瓷產業的重鎮,到處都是燒窯工廠,產生的黑煙籠罩著整個城鎮,煤灰就像綿綿細雨一樣從天空落下,又飄進家家戶戶。「才剛擦乾淨的桌子,往往過沒幾分鐘,又是一層灰。」

 

為了貼補家計,美珠師兄就近在瓷磚工廠做事,「當時我們要將剛出窯的磁磚拿出來排列整齊,工廠很熱,總是做到汗流浹背,磁磚又很重,做到手痠腰痠,但為了生活,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。」

 

成家後,美珠師兄陸續誕下子女,過著忙碌的生活,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打轉,猶如蠟燭兩頭燒。「當時在鶯歌有很多人會專程去行修宮參拜,我也很想去,但真的太忙了,只能把這個小小的心願放在心裡。」

 

也許正是太過忙碌而疏於照顧自己,她漸感身體不適,腰部後側痠痛不已,坐也痛、躺也痛,後來才發現是腎結石。當時鶯歌附近沒有大醫院,家裡又沒錢,所以只能抓一些草藥試試,效果自然是微乎其微,正當她不知如何是好時,聞聲救苦的神明,彷彿聽見了世人的呼喊,用善巧的方式接起這段因緣。「當時有個鄰居正好是行修宮的効勞生,得知我的狀況便前來關心:『要不要一起來拜拜?』」

 

於是,美珠師兄便第一次踏上前往白雞山的旅途,來到行修宮,雖是初次造訪,卻猶如踏上回家之路,一切都令人感到親切熟悉,這是為什麼呢?連她自己也說不上來,或許這就是緣分吧?她來到 恩主公寶像前雙手合十,一拜再拜,將長久的「心內」事,所祈所願一一向神明傾訴,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。

 

返家後,有一天她忽然下定決心,於是面朝行修宮的方向,對天默禱說:「 恩主公,請您護佑我身體趕快好起來,讓我好好照顧家人,日後必用一生來報答您的恩情!」說也奇怪,當天疼痛感似乎真的減低了不少,讓她難得一夜好眠。後來病情總算獲得控制並痊癒。數年後,當孩子都大了,可以放下家庭重擔時,她也履行自己的承諾,來到行修宮,誓願入聖門,成為効勞生。

掃地掃地掃心地

「一開始來効勞,也是從最簡單的清掃工作開始。」每天,她都坐早上六、七點的公車上山,跟著幾位師兄一起除草,有的時候用工具,沒工具就徒手拔草。這樣難道不會受傷嗎?「當時大家都是這樣,小心一點就好了。」山上溼氣重,草長得快。前面除完,換除後面;等後面除完,往往前面又變長了。

 

「有些地方太久沒去除草的話,雜草很快就比人還要高。」就好像我們的心地和習氣,必須時時清掃一樣。中午,美珠師兄就拿出自己帶的飯包,她是惜福的人,帶的都是隔夜的飯菜,但對吃過苦的人來說,這已經是非常豐盛的一餐。

 

効勞生們共事久了,自然形成同甘共苦的「革命情感」。幾個同住在鶯歌的師兄,一早會互相聯絡,有的會開車,就載大家一起上山;有時剛好沒有開車,就一起坐公車,感情相當融洽,如同家人一樣。

 

對信仰的堅持與熱忱

來到廟裡,自然也要學經,不認得漢字的她,只能用背的。「每天下山前,我就請一位前輩師兄念一句經文,我把那句記在心裡,在公車上一直默念,到下車時,也就差不多背起來了。」句句學,日日進,美珠師兄就這樣先後學會了《司命真君靈寶真經》、《孚佑帝君大洞真經》、《關聖帝君明聖真經》、《三官大帝感應妙經》等經文。

 

經過聖允後,美珠師兄也開始學習替信眾收驚。對她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「我從小就比較內向害羞,面對人群總會覺得不好意思。」一開始她非常不適應,但她告訴自己這不是自己的事,而是替 恩主公做事,要拿出勇氣,這才漸漸克服障礙,最後反倒能落落大方。「這是我來到這裡服務的一大收穫。」美珠師兄笑說。

 

收驚最重要的是什麼呢?「最重要的就是要虔誠專一,要全神貫注,如果分心、胡思亂想的話,不但沒效,對不起信眾,也對神明不敬。」她抱持著這樣的態度做事,香一炷一炷點、驚一個一個收,如此度過數十寒暑。偶爾有些信眾會拿水果來送她,說是感謝收驚有所應驗,她都跟信眾婉拒說:「我們是替神明做事,請您感謝 恩主公吧!」信眾聽了都會深表贊同,連忙面向 恩主公寶像一拜再拜。

 

年歲漸長,美珠師兄身體仍相當硬朗,除了眼睛痼疾外,一切健康。但年過八十,已無法太過操勞,於是她從每天固定來廟裡効勞,改成一週三、四天。儘管如此,她仍盡己所能去做-切水果、換水壺、擦桌子、掃地面,「來山上走走,就像在做運動,對身體也好。」

 

回首數十載,過眼如雲煙,又彷彿近在眼前。時代在變,社會在變,價值觀在變,美珠師兄則以不變應萬變。那股令人佩服的毅力從何而來?正是對 恩主公的信仰與熱忱!

 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