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間行腳】
把握生命,創造永恆價值
「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……」這是明代文學家楊慎的〈臨江仙〉前兩句,也是《三國演義》全書的開場詞,詠嘆日月永恆、青山常在,功名成敗皆是一時,終將隨著時間長河付諸東流。既然如此,人生又該追求些什麼?
相傳在中唐年間, 呂恩主洞賓進京參加科舉,中進士第,那時才二十二歲,可謂少年得志,意氣風發。在遊歷長安時,偶然遇到青衣道士鍾離權,並結為知交。傍晚,鍾離權正在房內炊煮黃粱, 呂恩主忽然覺得睏倦,在桌前閉目養神,夢見自己一生平步青雲,中狀元做大官、光門楣耀祖宗,享盡榮華富貴,權勢如日中天之際,卻不慎觸犯重罪,被流放到邊境,頓時妻離子散,變得窮苦憔悴,孑然一身立在風雪中。正當仰頭浩嘆時, 呂恩主忽而從夢中驚醒,只見鍾離權在一旁笑道:「黃粱猶未熟,一夢到華胥?」
呂恩主心中一驚:「方才一夢,老道都看見了?」鍾離權續言:「你在夢中歷經人生百態、升沉枯榮,數十年如一瞬,浮生若夢,得不足喜,失又何慮?」 呂恩主當下頓悟,功名利祿浮浮沉沉,終有消失的一天。此後, 呂恩主不再追逐官場,轉而修習濟世度眾之術,後於黃鶴樓羽化昇仙。
常言道:白衣蒼狗多翻覆,滄海桑田幾變更。人生變化無常,一切如電流般迅速,又像露水蒸發,瞬間消逝無影蹤;確實,以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,人類數十載的生命,在宏觀宇宙的角度下,顯得既短暫又渺小。而凡夫俗子的煩惱根源,常在想以有限的生命,追求無限的欲望,深陷其中而不自知,耗盡精力而永無寧日。
我們應積極把握有生之年,努力在社會安身立命的同時,也要訂立正確的目標,切莫一味盲目追逐名利而偏離正道;可以效法學習 呂恩主,斬斷想得到的貪欲、擺脫得不到的瞋恨、破除患得患失的癡迷,於內修心,於外行善,凡事秉持正道而行、工作盡責守分,並以「無我」之心,做有益社會群體之事。 無我,並非「否定自我」,而是認知自己是宇宙萬物的一部分且休戚與共。因此,我們要感恩上天賜予難能可貴的人身與善性,並超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,去看見、關懷他人的需要,且無私為眾人付出,猶如陽光一般,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別人,讓每個人都沐浴在喜悅溫暖的磁場中。
盼望人人發揮善性,以平等心、同理心及慈悲心,利益眾生,讓社會充滿良善與光明,相信也將能為我們的生命,創造永恆美好的意義與價值。
【下一頁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