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2期

【守護健康】

遠離腎結石

尿路結石一直是困擾著國人的疾病,致病原因與病人體質、遺傳、飲食、喝水量以及代謝症候群有著密切關係,紐約威爾中心的畢佐醫師說:「一般來說,七分之一的人會在人生的某一階段腎結石發作。只要發作過一次,五成的人會在七年內復發。」

 

什麼是腎結石?
 

腎結石是尿中化學物形成的晶體,可能小如細砂,也可能大如高爾夫球。結石可能留在腎臟,繼續變大,也可能開始在輸尿管移動。輸尿管直徑約四毫米,小於四毫米的小結石多數會隨尿液排出,但大於四毫米的結石則會卡在泌尿道上,造成尿流阻塞的情形。

 

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?
 

造成腎結石的原因,包括體內水分太少、代謝、基因疾病、飲食、服用某些藥物和泌尿道感染等。 依美國泌尿疾病基金會統計,約八成腎結石是草酸鈣,亦即尿中過多的草酸或鈣所致,含草酸較多的食物包括菠菜、甜菜、巧克力和茶等。較不常見的腎結石成分是磷酸氨鎂、尿酸和胱胺酸,其中磷酸氨鎂與泌尿道感染有關,尿酸過多通常與痛風有關,胱胺酸過多與基因缺陷有關。
 

腎結石高風險族群有哪些人?
 

  1. 水分攝取不足:體內水分太少是造成結石的重要因素之一,會讓尿中形成結石的物質濃度更濃。
     
  2. 肥胖者:體重、BMI、腰圍超過標準與腎結石息息相關。
     
  3. 飲食不均衡:只攝取特定的飲食,或是經常吃高鈉、高糖、高草酸鹽、高蛋白等食物,這些都容易提高腎結石機率。
     
  4. 家族、個人病史或其他疾病:若家族有人罹患腎結石,其他家族成員機率比一般人高,或有其他疾病亦可能引發腎結石。
     

腎結石的症狀
 

腎結石的症狀包括背痛和兩側劇痛,延伸到腹部和鼠蹊部,以及血尿、排尿困難、發燒或發冷、噁心和嘔吐等。


和一般認知不同,疼痛並非來自結石。疼痛是在結石阻塞尿流時產生,尿液回流腎臟的壓力造成腎臟腫脹,神經纖維受到刺激,就會疼痛。


多數腎結石不會造成永久傷害,不過,如果泌尿道受阻,恐造成腎臟組織糜爛、萎縮,導致感染。

腎結石的檢查與治療
 

常見的檢查是驗尿、驗血、超音波及X光檢查,甚至電腦斷層掃描等。排尿時若排出結石,要留下來讓醫師檢查。


治療方式由結石類型而定,大部分結石已有一些侵害性較小的療法可供選擇,例如:體外震波碎石術、輸尿管內視鏡取石或碎石術、經皮腎造口截石術等。
 

預防腎結石的八大要領
 

如何預防腎結石,飲食最重要,特別是鈣結石的病人,預防要領如下:

  1. 每天喝足量的水:如果沒有特殊疾病,建議每天至少喝一千五百至二千毫升的水,當天氣較炎熱時更要提高喝水量。水能稀釋尿液,避免造成結石的化學物濃度過高。
     
  2. 適量攝取動物性蛋白質:每天的動物性蛋白攝取量約三盎司(八十五公克),至多不超過六盎司(一百七十公克)。肉類、蛋、魚等動物性蛋白質,會增加身體酸性,更容易形成結石。
     
  3. 適量攝取草酸:草酸高的食物,例如:菠菜、茶、甜菜、巧克力、堅果、歐芹和漿果等,建議酌量食用。
     
  4. 適量攝取鈉:含鈉的鹽巴建議酌量食用,過多的鈉會造成體液滯留,增加尿中鈣量。
     
  5. 適量攝取鈣:草酸鈣結石形成的原因,是因草酸及鈣不平衡所致,但每個人需要的鈣量未必相同,因此應向醫師或營養師諮詢自己適合的鈣量,切莫因為害怕腎結石而一味減少鈣的攝取。
     
  6. 留意進食時間:晚上避免太晚進食,如果因故過晚才能吃東西,一定要限制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。
     
  7. 適量日晒:避免過度晒太陽,天熱有脫水之虞,再加上日晒使維生素D增加,易促成結石的產生。
     
  8. 適時補水:容易流失水分的情況,例如運動時,應隨時補充水分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