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守護健康】
遠離腎結石
尿路結石一直是困擾著國人的疾病,致病原因與病人體質、遺傳、飲食、喝水量以及代謝症候群有著密切關係,紐約威爾中心的畢佐醫師說:「一般來說,七分之一的人會在人生的某一階段腎結石發作。只要發作過一次,五成的人會在七年內復發。」
什麼是腎結石?
腎結石是尿中化學物形成的晶體,可能小如細砂,也可能大如高爾夫球。結石可能留在腎臟,繼續變大,也可能開始在輸尿管移動。輸尿管直徑約四毫米,小於四毫米的小結石多數會隨尿液排出,但大於四毫米的結石則會卡在泌尿道上,造成尿流阻塞的情形。
腎結石是如何形成的?
造成腎結石的原因,包括體內水分太少、代謝、基因疾病、飲食、服用某些藥物和泌尿道感染等。 依美國泌尿疾病基金會統計,約八成腎結石是草酸鈣,亦即尿中過多的草酸或鈣所致,含草酸較多的食物包括菠菜、甜菜、巧克力和茶等。較不常見的腎結石成分是磷酸氨鎂、尿酸和胱胺酸,其中磷酸氨鎂與泌尿道感染有關,尿酸過多通常與痛風有關,胱胺酸過多與基因缺陷有關。
腎結石高風險族群有哪些人?
腎結石的症狀
腎結石的症狀包括背痛和兩側劇痛,延伸到腹部和鼠蹊部,以及血尿、排尿困難、發燒或發冷、噁心和嘔吐等。
和一般認知不同,疼痛並非來自結石。疼痛是在結石阻塞尿流時產生,尿液回流腎臟的壓力造成腎臟腫脹,神經纖維受到刺激,就會疼痛。
多數腎結石不會造成永久傷害,不過,如果泌尿道受阻,恐造成腎臟組織糜爛、萎縮,導致感染。
腎結石的檢查與治療
常見的檢查是驗尿、驗血、超音波及X光檢查,甚至電腦斷層掃描等。排尿時若排出結石,要留下來讓醫師檢查。
治療方式由結石類型而定,大部分結石已有一些侵害性較小的療法可供選擇,例如:體外震波碎石術、輸尿管內視鏡取石或碎石術、經皮腎造口截石術等。
預防腎結石的八大要領
如何預防腎結石,飲食最重要,特別是鈣結石的病人,預防要領如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