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志業∣行天宮五大志業網

342期

【聖心鐫詠】

行天宮三宮楹聯巡禮(四十)

生而為英,歿而為神,威重早教華夏震;

德則稱聖,爵則稱帝,聲靈迭受歷朝封。

【語譯】 

關聖帝君降生於世時,是才能出眾的英雄,歸真後昇天領任神職,威嚴莊重的凜然氣度,早已經震撼了華夏全境,讓妖邪懾服畏懼,亂臣賊子不敢恣意妄為;

 

關聖帝君德性圓滿,是人人稱頌的武聖,又承領天爵,稱號 關聖帝君,忠義的聲望遠播,靈感護佑的事蹟頻傳,接連榮獲歷朝君王敕封聖號。

 

【註釋】 


一 英:才德出眾的人。《淮南子.泰族訓》:「大足以容眾,德足以懷遠,信足以一異,知足以知變者,人之英也。」


二 歿:音ㄇㄛˋ,過世。明代趙珩〈弘治己酉重刻關王事蹟序〉:「(關)王之身雖歿,而王貞固之氣不散,故其精爽在天,神妙體物。」

 

三 華夏:古代中原地區的別稱。《三國志‧關羽傳》:「(關)羽威震華夏。」

 

四 爵則稱帝:指 關聖帝君於明神宗時受封為協天大帝、 關聖帝君。明代陳弘緒《江城名蹟》卷三:「萬曆十年,封協天大帝;四十三年,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。」

 

五 迭:音ㄉ一ㄝˊ,屢次、接連。

【賞析】 


本楹聯書法主要為楷書,而上聯兩個「為」字,下聯「德」、「靈」則微用行筆,整體呈現秀潤古樸、蒼勁健拔的風貌。

 

上聯錯綜嵌入《三國志.關羽傳》的「威震華夏」四字,下聯嵌進 「關聖帝君」的「聖」、「帝」二字,皆點明行天宮敬拜之主神為 「關聖帝君」。

 

本聯將「內外分現,時空交織,遞嬗排比」三種筆法鎔鑄於一爐。在「遞嬗排比」方面,上聯「生而為英,歿而為神」,表述 關聖帝君一生身分、職能的層層轉變,從三國的英雄豪傑,到唐、宋入祀武廟為護國神;下聯「德則稱聖,爵則稱帝」,則讚歎、敬佩 關聖帝君的聖功德業偉大,世人以「聖」、「帝」的尊號,榮顯 關聖帝君。

 

上、下聯的末句,則是以「內外分現」的技法,將由內煥發的「威重」氣勢,對比外顯傳揚的「聲靈」,讚頌關聖帝君內外兼備,顯現的道德馨香與凜然正氣,適足以深入人心、端正世風。再運用「時空交織」的筆法,以中原的代稱「華夏」,與「歷朝」形成空間、時間的對比,並以「早教」、「迭受」形塑出時間長河漫流的意象,以此讚揚 關聖帝君的器度神威,在長久的時空流轉裡,始終光明顯赫,受到中原歷代君王的敬佩尊崇,多次累加晉封 關聖帝君的聖號。

 

本聯的意旨,實與行天宮寶經《明聖經》:「萬國九州皆敬服,道帝忠義獨稱尊。塑形畫像乾坤內,如帝英雄有幾人?又奉 玉帝加御敕,掌握凡間善惡人。精忠冲日月,義氣貫乾坤。」互文顯義,頌揚 關聖帝君畢生行忠履義,煥發無上的聖德聲威,為古今第一,無人能出其右,因而能修證至聖至尊的天爵果位,獲得神人共同的推崇禮敬。相信人人若效法 關聖帝君涵養道德、堅定善志,亦終能成就與日月同光、乾坤合德的高尚品格!

楹聯撰書者介紹

閻錫山(1883~1960) 字伯川,號龍池,山西五臺人。

 

日本東京士官學校畢業。幼年曾就讀義塾,熟習儒家經典。早歲入同盟會,曾創立洗心社,改正陋習。歷任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、山西省主席、行政院院長、總統府資政等職。

 

著有《大同之路》、《閻伯川先生題字集》、《中國政治與土地問題》等書。

楹聯小百科 隨文變化更靈活的「文言虛詞」

楹聯主要以文言文書寫,可分為「文言虛詞」與「文言實詞」兩種。「文言虛詞」並無固定的意義,須依據文言實詞才能貞定意涵,卻具有強化語氣、解釋靈活的特性,更是語法構成的重要成分。如上聯「生而為英,歿而為神」,是於「生為英,歿為神」中,加入表示「遞進」的文言虛詞「而」,造成層遞的效果,讚揚 關聖帝君以人身積德累功,方能屢進屢升,成就英雄之才、領任神職;下聯「德則稱聖,爵則稱帝」,同樣是在「德稱聖,爵稱帝」,添加帶有轉折意涵的虛詞「則」,強調 關聖帝君德之聖者、帝爵之尊的顯赫地位,未因時間流逝、朝代遞換而磨滅,反而不斷地高舉、推尊,深受世人景仰,直到永遠。

上一頁】【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