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間行腳】
專注一心,精進向前
許多人可能都有做過這樣的自然科學實驗:在地面上放一張白紙,手中拿著凹透鏡,當陽光通過凹透鏡,光和能量會發散減弱;如果是凸透鏡,光則會集中成束,能量累積溫度升高。那麼如果我們的心念能保持專注一志,又會產生什麼結果呢?
先說個故事:農夫阿榮一早扛起鋤頭去耕田,翻了一會兒土,發現鋤頭已經鈍了不堪使用,只好回頭去換一把;走進倉庫,想起太太說灶房的木柴快用完了,於是他放下鋤頭改扛斧頭上山砍柴;剛砍下幾根木頭,他抬頭遠望,看見幾個牧童在草原上趕羊,他拍了一下頭:「啊!忘了今天還沒餵羊!」於是折返回家走進羊圈,才剛準備好牧草,又忽然想起田裡的馬鈴薯差不多該收成了。
阿榮拋下了肚子餓得咩咩叫的羊群,才走進菜園挖了幾顆馬鈴薯,又想到應該去隔壁村買種子,匆匆趕到市集卻已打烊……回到家後,太太問他:「你今天做了什麼?」阿榮這才發現,忙了一整天,東奔西跑、暈頭轉向,結果田也沒耕,柴也沒砍,羊也沒餵,馬鈴薯也沒收,種子也沒買到。他苦著臉、雙手一攤說:「什麼都想做,什麼都沒做成。」
故事中的阿榮因為心猿意馬,每件事都只做了一點點就停止,最終虛度了一天的光陰;而專家研究也發現,當大腦不斷分心想著其他未完成之事,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,容易產生壓力與恐慌,最後不但可能一事無成,還會陷入更加焦慮沮喪的惡性循環中。所以若能聚精會神於當下,就像陽光穿過凸透鏡,讓能量集中於一個焦點,反而熱力更能有效發揮,效率與質量都會隨之提升。
因此,我們在處理事情時,除了要判斷輕重緩急,更要將心帶回此時此刻,全神貫注投入,不被雜亂之事分散,就能更確實完成重要事項;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,我們的人生亦復如是。如果總是三心二意,「坐這山、望那山」,意志散亂,經常變動目標,那麼到頭來也將滿盤皆空,一無所獲。因此,在確立目標跟理想之後,我們就要專心致志、勇敢前行,再加上恆心與毅力,終能實現美好願景。
誠如行天宮寶經《玉皇上帝洪慈救劫寶經》曰:「益增益上,屢進屢升。」保持覺察念念分明,愈是清楚知道方向,同時做到一心不亂,方能精益求精,更上一層樓,相信日後必有所成,為自己開啟光明的前程。
【下一頁】